第10章 沈小姐动春心了(2 / 3)

加入书签

    “辛苦啥子嘛!打国战噻,龟儿子小鬼子想占我们的地方,哪有那么便宜!”

    他拍了拍身边的步枪。

    “老子们在这,他们就莫想过去!”

    平淡的语气中却带着一丝铿锵,周围的几个士兵闻言,也都纷纷点头,那眼神里没有恐惧,只有一种经历过血火淬炼后的平静和坚定。

    在临时搭建的野战医院里,一个胳膊上缠着厚厚绷带的士兵,拒绝了医护兵让他后送休养的建议,梗着脖子说:

    “轻伤不下火线,这点伤算个锤子。等小鬼子来了,老子用一只手也能扔的动手榴弹!”

    另一个腿部中弹、脸色苍白的士兵躺在病床上,却拉着采访他的沈疏影急切地说:

    “记者小姐,你一定要告诉后面的人,我们在这里顶得住。叫他们不要担心!”

    她甚至跑到炮兵阵地。那些操纵着沉重山炮、野炮的炮兵们,赤裸着上身,露出精壮的腱子肉,汗水在古铜色的皮肤上淌出油亮的光泽。

    他们一遍遍地演练着装填、瞄准的动作,口号喊得山响,仿佛不知疲倦。一个炮长对沈疏影说:

    “姑娘,别看我们现在闲着,等鬼子来了,你就看好吧,老子们一定把小鬼子炸得人仰马翻。”

    那自信的神采,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通过这些点点滴滴,沈疏影深刻地感受到,尽管大战将至,空气中弥漫着无形的压力,但第五军这支军队的士气并未低落。

    士兵们脸上或许有疲惫,有对战争的厌恶,但更多的是“保家卫国”的朴素信念。他们知道为何而战,也准备好了为之付出代价。

    这种沉默的、扎根于泥土之中的决心,远比任何响亮的口号都更要令人动容。她手中的笔变得沉重起来,因为她知道,她记录的不仅是新闻,更是一段即将用血与火书写的历史,和这群即将投身其中的、有血有肉的普通人。

    她的报道文章通过第五军与后方的通讯渠道一篇篇发回《申报》,笔下既有战争的残酷,更有华夏军人的英勇与乐观。

    第五军“战地文艺中心”的趣闻也被她生动地记录下来,成了后方民众了解前线将士精神面貌的一个独特窗口。

    但她似乎总是“恰好”需要顾家生提供某些关键信息,或者“偶然”在顾家生视察部队时出现在同一地点。

    有时是在指挥部,她拿着稿子来找他“核实几个细节”,她身体微微前倾,发丝几乎要扫到他的手臂,认真的神情下藏着不易察觉的亲近;有时是在行军路上,她的吉普车“坏”在了他的车旁,她跳下车,笑着请求“搭个顺风车”,在颠簸的车厢里,她的肩膀会不经意地撞到他的臂膀;有时是在傍晚休息的片刻,她会递过一个从重庆带来的、包装精致的罐头,笑着说“慰劳一下辛苦的顾长官”,眼神里带着狡黠和一丝关切。

   &n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