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话语之人类繁衍的意义3(2 / 3)

加入书签

nbsp; 可命运总是不遂人愿。三个月后,母亲还是走了。弥留之际,母亲握着林砚和陆则的手,轻声说:“我要回到泥土里去了,可我知道,你们会把我的爱传下去……就像麦子的种子,落在土里,会结出新的果实。”

    母亲走后,林砚消沉了很久。陆则没有多说什么,只是每天陪着她,帮她整理母亲的遗物。在母亲的旧教案本里,他们发现了一张泛黄的照片:年轻的母亲站在乡村学校的门口,身边围着一群孩子,黑板上写着“人要像灯,照亮别人”。照片背面,是母亲的字迹:“神造我们,是让我们彼此照亮,不是独自熄灭。”

    “我们把阿姨的教案整理成书吧。”陆则忽然说,“让更多人知道她的故事,知道她心里的光。”林砚点头,眼泪却掉了下来——她知道,这是母亲的心愿,也是他们对母亲最好的纪念。

    接下来的一年,林砚和陆则一起整理母亲的教案和日记,编成了一本书,名叫《泥土里的灯》。书的扉页上,印着母亲的照片和那句“人要像灯,照亮别人”,后记里写着:“我们都是神用泥土造的,身体会归于尘土,可灵里的光,会永远亮着——这光,是爱,是温柔,是责任,是人类繁衍最珍贵的意义。”

    新书发布会那天,来了很多人。有母亲教过的学生,有医院的护士,还有素不相识的读者。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握着林砚的手,激动地说:“你妈妈是我的老师,当年她帮我交学费,还教我读书写字,我现在能成为一名医生,都是因为她。”

    林砚看着老人,又看了看身边的陆则,忽然哭了。她想起母亲说的“麦子的种子”,想起《约伯记》里的“造我在腹中的,岂不是一位吗”——原来母亲从未真正离开,她的爱,她的光,早已通过无数被她温暖过的人,延续成了永恒。

    发布会结束后,陆则带着林砚去了母亲生前最喜欢的花园。他从口袋里拿出一个小盒子,打开里面是一枚戒指,戒指上嵌着一小块泥土——那是从母亲埋葬的地方取来的。“林砚,”陆则单膝跪地,眼里满是温柔,“我想和你一起,把阿姨的光传下去,把我们的爱传下去。我们或许会归于尘土,但我们的爱,会像种子一样,在别人心里发芽、开花。你愿意嫁给我吗?”

    林砚用力点头,眼泪落在戒指上,和泥土混在一起。她知道,她和陆则的故事,才刚刚开始。他们会像母亲一样,做心里有光的人;会像爷爷一样,做手里有温度的事;会把“灵之印记”,一代又一代,永远传下去——因为神造我们,不是让我们独自活着,是让我们彼此照亮,彼此温暖,在泥土里,长出永恒的光。

    后来,他们在母亲生前任教的乡村学校,捐建了一座图书馆,取名“砚灯图书馆”。图书馆的墙上,挂着母亲的照片和《约伯记》里的句子:“神的灵造我,全能者的气使我得生。”每当有孩子问起这句话的意思,林砚都会笑着说:“就是说,我们都是神的孩子,都有一颗善良的心,要用这颗心,去爱身边的人,去做有意义的事。”

    夕阳下,林砚和陆则坐在图书馆的窗边,看着孩子们读书的身影,手紧紧握在一起。他们知道,母亲的光,他们的爱,都在这里,在泥土里,在每一个心里有光的人身上,永远亮着——这就是人类繁衍的终极意义,是泥土里长出的永恒,是灵之印记的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