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话语之人类繁衍的意义45(3 / 4)

加入书签

p;  “《创世记》里说‘使他们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牲畜和全地’,原来这份‘管理’不是征服,而是守护。”温以宁坐在草原上,看着远处牧民赶着羊群走向新的放牧区,轻声说,“我们人类作为管理者,应该做的是维护生态平衡,让每一种生物都能‘各从其类’地生存繁衍。”

    陆则点了点头,从口袋里拿出一份牧场规划图:“我打算把牧场分成三个区域,一个区域放牧羊群,一个区域补种冰草,一个区域作为野生动物保护区。这样既能保证牧民的收入,也能给黄鼠、沙狐和狼群留出生存空间。”

    为了实现这个规划,他们一起说服牧民调整放牧方式,一起向当地政府申请生态保护资金,一起组织志愿者来牧场参与补种活动。有一次,一位老牧民不愿意把自己的羊群迁出野生动物保护区,对着陆则发脾气:“这是我的牧场,我想在哪放就在哪放!”

    温以宁没有指责老牧民,而是拉着他的手,带他去看保护区里的沙狐幼崽:“大叔,您看这些小沙狐多可爱。如果羊群一直在这放牧,沙狐就找不到食物,以后可能就再也看不到它们了。而且我们在其他区域给您留了更好的草场,羊群能长得更壮,您的收入也不会减少。”

    老牧民看着沙狐幼崽,沉默了很久,最终点了点头:“你们说得对,草原是大家的,不能只想着自己。”后来,这位老牧民成了生态保护的积极支持者,还主动向其他牧民宣传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

    看着越来越多的牧民加入生态保护的队伍,温以宁突然明白了“人类繁衍”的真正意义——不仅是生命的延续,更是对“管理全地”使命的传承。就像草原上的动物“各从其类”,人类也应该一代又一代地守护这片土地,让每一种生命都能在这片草原上,生生不息地繁衍下去。

    陆则似乎看穿了她的心思,轻轻把她揽进怀里:“以后,我们可以在牧场里建一个生态科普站,让城里的孩子来这里体验草原生活,了解动物保护的重要性。”

    温以宁紧紧抱住他,用力点头:“好,我们一起建。就像神照着自己的形像造男造女,我们也要用这份‘形像’,把对生命的敬畏传给更多人。”

    第四章形像圆满,如草原永续

    又过了两年,温以宁和陆则的生态科普站终于建成了。科普站里有草原动物标本展,有生态监测数据墙,还有一个小型的“动物互动区”,孩子们可以在这里观察黄鼠的洞穴、投喂人工饲养的沙狐(经过专业训练,无攻击性)。

    每到暑假,科普站里就挤满了孩子。温以宁带着他们去草原监测,教他们辨认动物的足迹;陆则则带着他们骑马,给他们讲牧场的生态故事。有个小女孩在看到沙狐幼崽时,兴奋地拉着温以宁的手说:“老师,沙狐好可爱,我以后也要来保护它们!”

    温以宁蹲下身,摸了摸小女孩的头:“只要你心里想着它们,就是在保护它们呀。就像《创世记》里说的,我们每个人都有管理生命的使命,哪怕只是不伤害小动物,也是在践行这份使命。”

    看着孩子们眼里对生命的热爱,温以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