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话语之人类繁衍的意义44(3 / 4)

加入书签

能一直繁衍下去。”

    苏屿点了点头,拿出笔记本,上面记录着近一个月潮间带生物的繁衍数据:“我发现最近潮间带的弹涂鱼数量减少了,可能是因为红树林的面积在缩小,导致它们的栖息地减少。我们得想办法保护红树林,不然不仅弹涂鱼会减少,白鹭的食物来源也会受影响。”

    为了保护红树林和潮间带的生态,他们一起发起了“守护海岸生态”的公益项目。他们组织志愿者清理海边的垃圾,向当地渔民宣传生态保护的重要性,还联系了环保部门,申请了红树林修复资金。

    有一次,他们在清理海边垃圾时,发现有渔民在潮间带非法捕捞弹涂鱼。苏屿立刻上前制止,却遭到了渔民的抵触:“我们靠海吃海,不捕鱼怎么生活?”

    林栖没有指责渔民,而是耐心地给他们讲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大叔,我们不是不让您捕鱼,而是希望您能可持续捕捞。如果现在把弹涂鱼都捕完了,以后不仅您没鱼可捕,红树林里的白鹭也会因为没食物而离开。我们可以一起制定捕捞计划,既能保证您的收入,又能保护弹涂鱼的繁衍。”

    渔民们沉默了很久,最终同意了他们的建议。后来,在苏屿和林栖的帮助下,当地渔民成立了“生态捕捞合作社”,不仅制定了合理的捕捞计划,还主动参与到红树林的修复工作中。

    看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生态保护的队伍,苏屿突然明白了“人类繁衍”的真正意义——不仅是生命的延续,更是对自然的守护与传承。就像潮涨潮落,周而复始;就像鸟类迁徙,代代相传;人类也应该一代又一代地守护这片土地、这片海洋,让所有生命都能在这片海岸线上,生生不息地繁衍下去。

    林栖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轻轻靠在他的肩膀上:“以后,我们可以在这里建一个生态科普馆,让更多人了解潮间带和红树林的生态,让孩子们从小就懂得保护自然。”

    苏屿紧紧握住她的手,用力点头:“好,我们一起建。就像神赐福给水中的生命和天上的雀鸟,我们也要把这份福气,传给更多的人。”

    第四章共生的圆满,如昼夜交替

    又过了两年,苏屿和林栖的生态科普馆终于建成了。科普馆里有潮间带生物标本展,有红树林鸟类摄影展,还有一个小型的生态模拟区,能让孩子们近距离观察弹涂鱼、招潮蟹等生物的生活习性。

    每到周末,科普馆里就挤满了人。孩子们跟着苏屿学习分辨潮间带的生物,跟着林栖制作鸟类手工;大人们则认真听着他们讲解生态保护的知识,时不时提出自己的疑问。

    “苏老师,为什么弹涂鱼能在陆地上生活啊?”一个小男孩举着小手,好奇地问。

    苏屿笑着解释:“因为弹涂鱼的皮肤可以呼吸,而且它们的鱼鳃里能储存水分,所以能在陆地上待一段时间。不过它们还是离不开水,就像我们人类离不开空气一样。”

    小男孩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又跑到林栖身边,看着她手里的鸟类环志工具:“林老师,给鸟戴环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