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话语之人类繁衍的意义58(2 / 4)

加入书签

张字条,是一位老渔民的手迹:“我打了一辈子鱼,见过太多巨浪吞船的惨事。《诗篇》说‘他用力量安定诸山’,可为什么不安定大海?若上帝真能定限海水,为什么还要让渔民承受风浪之苦?”

    “又在为旧物里的疑问烦恼?”陆时衍的声音突然响起,他手里拿着两杯冰镇的椰子水,将其中一杯递给苏望,“刚从实验室过来,带了最新的南海海底地形数据,你看这海沟与海脊的分布,就像上帝亲手划定的界限,千年不变。”

    苏望接过椰子水,将字条递给他:“你看这位老渔民的困惑,我也常有同感。《诗篇》说‘他是那造成他们众人心的,留意他们一切作为的’,可若上帝留意我们的作为,为什么还要让我们经历苦难?”

    陆时衍读完字条,沉默了片刻,起身走到窗边,望着远处的海岸线。盛夏的阳光洒在海面上,波光粼粼,几艘渔船正缓缓归航,像是在遵循着某种无形的指引。“我去年在南海科考时,遇到过一位老船长。”他的声音带着回忆的温度,“他告诉我,大海的定限,不是让它永远平静,是让它有‘度’——风浪会来,却不会无休无止;危险会有,却总有归航的方向。”

    他转头看向苏望,眼底带着坚定的温柔:“就像你外婆说的,上帝定限海水,不是消除风浪,是守护‘归航’。那位老渔民的困惑,其实藏着答案——正因为大海有定限,渔民才能在风浪后平安回家;正因为上帝留意我们的作为,他才会在苦难中给我们‘坚持’的力量。《诗篇》里的‘安定诸山’,不只是安定山川,更是安定我们的心,让我们在风浪中知道,他的定限永远都在。”

    苏望看着陆时衍专注的侧脸,看着他手中的海底地形数据,心里的困惑渐渐散去。她想起渔歌集里的沧桑,想起日志里台风中的平安,突然明白,“定限”不是消除苦难,是划定希望;“大能”不是掌控一切,是守护归航——而上帝让她遇见陆时衍,就是为了让她在叩问中,看清这份“守护”的意义。

    第三章沧海与定限的见证

    为了让更多人理解“沧海定限”与“造物主大能”的意义,苏望和陆时衍一起策划了一场“海疆记忆与经文”公益展。苏望负责整理航海旧物与经文书法,将《诗篇》“他把地建立在海上”“诸天藉耶和华的命而造”等句子,用毛笔写在洒金宣纸上;陆时衍则负责展示海底地形模型、祖父的测绘日志,还有那枚老船锚,让人们在实物与经文的碰撞中,感受上帝的奇妙定限。

    开展那天,展厅里挤满了人——有退休的渔民,有海洋专业的学生,有带着孩子的家长,还有不少航海爱好者。大家围着老船锚驻足,听苏望讲述它背后的归航故事;看着海底地形模型惊叹,听陆时衍讲解“海水如垒”的科学印证。

    一个穿着渔服的中年男人,站在“他说有,就有;命立,就立”的书法前,红了眼眶:“我去年出海时遇到台风,船差点翻了,就在我以为要完了的时候,风浪突然小了,还遇到了救援队。以前我总觉得上帝不管我们渔民,今天看到这些,才知道他一直都在——大海有定限,他的守护也有定限,永远不会缺席。”

    苏望走到他身边,轻声说:“我外婆常说,渔民的每一次归航,都是上帝的见证。《诗篇》说‘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