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话语之人类繁衍的意义83(2 / 3)
一个都折得格外认真。她忽然想起《哥林多前书》12章的“神随自己的意思把肢体俱各安排在身上了”,或许那些“有缺欠”的肢体,只是需要有人看见他们被神赋予的“加倍体面”。于是周六清晨,她带着彩色的丝带,走进了手工坊。
作品展的布置格外温馨,每张展台前都贴着患者的手工故事。顾砚舟带着温以宁走到一张拼布前,上面用碎布拼出了一片星空,其中一颗星星用的是那位截肢老人织的毛线片。“老人之前总说自己没用,”顾砚舟轻声说,“直到我们让她试着用毛线织星星,她才发现,即使少了一条腿,她的手依然能创造美好。”
温以宁看着展台上的作品,忽然看到那位自闭症少年的折纸——整整一百只千纸鹤,每只鹤的翅膀上都用铅笔写着“谢谢”。少年的妈妈站在旁边,红着眼眶说:“他从来没跟人说过谢谢,这次却主动要在纸鹤上写,说谢谢温社工陪他折纸。”温以宁的心里忽然涌起暖流,她忽然明白,自己之前太执着于“改变残缺”,却忘了要先看见“残缺中的美好”——就像拼布需要不同的碎布才能完整,身体的肢体也需要彼此顾念才能彰显神的设计。
从那以后,温以宁成了手工坊的常客。她会在周末跟着顾砚舟教患者做手工,把康复训练融入拼布、陶艺里;顾砚舟则会陪她整理康复案例,用圣经的真理帮她分析患者的心理。他们的相处像拼布上的针脚,细密而坚定,每一个瞬间都藏着神的预备。
盛夏的一天,康复中心来了位特殊的患者——一位16岁的女孩,因一场意外失去了右臂,整天把自己关在病房里,拒绝任何康复训练。温以宁拿着一块未完成的拼布走进病房,女孩却把头扭向窗外,说“我连布都剪不了,做这些有什么用”。
顾砚舟跟着走进来,把自己的辅助手套递给女孩:“我第一次用这个手套时,连纽扣都扣不上,但练了一个月,就能做出完整的拼布了。你看这块布,”他指着拼布上的残缺蕾丝,“它之前也是破损的,但补缀之后,反而成了最特别的装饰。神给你的‘形体’,一定有祂的用意,我们一起试试,好不好?”
女孩犹豫了很久,终于接过了辅助手套。温以宁握着她的左手,教她如何用辅助工具裁剪布料;顾砚舟则在旁边读《哥林多前书》12章的经文。三周后,女孩不仅能独立完成拼布,还在“肢体之光”作品展上,把自己的作品送给了温以宁,说“谢谢你们让我知道,我不是没用的人”。
深秋的时候,温以宁和顾砚舟在康复中心的手工坊举行了订婚仪式。牧师捧着圣经,诵读着《哥林多前书》12:25:“免得身上分门别类,总要肢体彼此相顾。”顾砚舟握着温以宁的手,从口袋里取出一枚用银线编织的戒指,戒指的设计正是拼布上“肢体”两个字的缩写:“以宁,神让我们在彼此的生命里成为‘肢体’,是要我们一起把‘彼此相顾’的爱传下去。我想和你一起,让更多人知道,每一种肢体都有神的美意,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珍视。”
订婚后的第二年,他们一起在康复中心旁开了家“肢体之约”手工店,既卖患者们的手工成品,也为残疾人提供手工培训,店里的墙上挂着三幅经文拓片:“神随自己的意思把肢体俱各安排在身上了”“把加倍的体面给那有缺欠的肢体”“总要肢体彼此相顾”。
&nb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