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话语之人类繁衍的意义92(1 / 3)
天梯之约
雅各布第一次见到林伯特,是在古城的“伯特利书屋”。暮春的细雨打湿了雕花木门,他蹲在书架前翻找一本1927年版的《创世记注释》,指尖刚触到“耶和华站在梯子以上”的章节标注,身后就传来带着书卷气的声音:“这本注释对‘雅各天梯’的解读很特别,它说‘梯子不是单向的,是神与人间双向的应许通道’,你要是研究‘后裔与应许’,或许能用上。”
他回头,撞进一双盛着温润光的眼。女人穿件浅灰色亚麻连衣裙,发间别着枚银质十字架发簪,怀里抱着本摊开的《圣经地理》,书脊内侧贴着张泛黄的经文卡片,写着“我也与你同在,你无论往哪里去,我必保佑你”。“我叫林伯特,”她指了指他手里的书,“你是来查‘雅各生平与后裔应许’的?看你反复停在‘赐你所躺卧之地’的段落,像是在找‘归属’的答案。”
雅各布愣住。作为宗教学专业的研究生,他最近总陷在身份困惑里——撰写的《雅各天梯意象与现代信仰传承》论文,因“缺乏现实见证”被导师要求重改;去乡村做田野调查时,有位留守老人问他“知道天梯的应许,能让我的孙子回家吗”,他竟不知如何回应;连父母都劝他“别钻故纸堆,先确定自己的人生方向”。他像个在旷野里迷路的旅人,直到上周在教堂听到牧师讲《创世记》28章,那句“总不离弃你,直到我成全了向你所应许的”像道天梯,在他心里架起微光,才让他来这处以“伯特利”为名的书屋,想在古籍里找回“应许与传承”的奥秘,却没想过会遇到这样一个人。
“我叫雅各布,”他攥紧手里的书签,指尖沁出细汗,“我只是不明白,为什么雅各在旷野里能看见天梯,而我们现在却连‘神与同在’都很难感知?就像我想帮老人找回孙子,却连安慰他的话都想不出。”
林伯特把《圣经地理》放在橡木长桌上,从背包里取出一张手绘的“雅各逃亡与回归路线图”,上面用红笔标注着“伯特利”“示剑”“玛哈念”等关键地点。“你看这条路线,”她指着地图,“雅各从父家逃亡时,在伯特利看见天梯;多年后带着妻儿回归,又在同一处筑坛——这不是巧合,是神的应许‘总不离弃’的见证。”她翻开书,指着其中一页的照片,“这是现在的伯特利遗址,每年都有很多人来这里祷告,有人找回了失散的亲人,有人找到了人生方向——神的天梯从来没消失,是我们有时候太急着‘看见’,却忘了‘同在’是需要用心感受的。”
她的话像细雨浸润心田,慢慢化解了雅各布心里的焦虑。那天他们在书屋待了一下午,阳光从天窗漏下来,在书页上投下移动的光斑。他说起论文写作的困境:为了考证“天梯”的象征意义,翻遍十几本神学著作;深夜在宿舍整理调查笔记,看着老人期盼的眼神,忍不住掉眼泪。林伯特则讲起她的经历——三年前放弃城市的编辑工作,来这里经营书屋,最初连房租都凑不齐,靠教会弟兄姐妹的帮助和“神必保佑”的信念撑下来;有次书屋遭遇洪水,她抱着重要的古籍在二楼守了一夜,祷告时想起“领你归回这地”的应许,第二天竟发现古籍都完好无损。“你看那个靠窗的座位,”她指着角落,“有位年轻人每周都来这里祷告,后来他不仅找回了离家的弟弟,还一起成了教会的志愿者——神的应许,从来都在‘等候’里成全。”
“下周书屋要办‘天梯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