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话语之人类繁衍的意义99(2 / 3)

加入书签

案,走进了庇护所的见证会现场。

    见证会的气氛格外温暖,分享的人里有曾因抑郁自残的女孩,有失业后误入歧途的中年人,还有那位失手伤人的青年。当青年说“庇护所像逃城一样接纳了我,让我知道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悔改的勇气”时,书逃城忽然明白,自己之前的辅导少的不是“专业技巧”,是“恩典的温度”——就像约书亚的逃城为罪人提供庇护,她的辅导也该先让对象感受到“被爱、被接纳”,再引导他们面对创伤。

    从那以后,书逃城成了庇护所的常驻志愿者。她会在周末跟着陆血仇做辅导,把心理学知识与“逃城恩典”的真理结合;陆血仇则会陪她修改项目方案,用“逃城接待”的案例帮她设计“安全接纳”的辅导环节。他们的相处像逃城的城墙与城门,一个提供庇护,一个传递接纳,每一个瞬间都藏着神的预备。

    开春的时候,书逃城的“边缘群体创伤修复”项目获得了校级奖项,那位曾紧闭心扉的少年,也终于愿意向她讲述自己的经历——他因和同学争执失手推伤对方,一直活在愧疚里,直到在庇护所参加了“恩典见证会”,才慢慢放下心理负担。陆血仇在庇护所的“逃城模型”前向书逃城求婚了,他手里拿着一枚用胡桃木打造的戒指,内侧刻着“逃城之约”四个字:“逃城,神让我们在庇护与接纳中相遇,是要我们一起成为‘恩典的传递者’,像约书亚设立逃城那样,给更多人‘悔改与重新开始’的机会,你愿意吗?”

    书逃城含泪点头。他们的婚礼在庇护所的庭院里举行,牧师捧着圣经,诵读着《约书亚记》20:3-4:“使那无心而误杀人的,可以逃到那里。这些城可以作你们逃避报血仇人的地方。那杀人的要逃到这些城中的一座城,站在城门口,将他的事情说给城内的长老们听。他们就把他收进城里,给他地方,使他住在他们中间。”那天的雪格外温柔,庇护所的孩子们用彩纸剪出“逃城”的图案,挂在树枝上,像在庆祝一场跨越千年的“恩典之约”。

    婚后,他们一起扩建了“恩典庇护所”,增设了“逃城课堂”,既为创伤群体提供心理辅导,也向公众分享“恩典与公义平衡”的真理。课堂的墙上挂着四幅经文拓片:“为自己设立逃城”“使那无心而误杀人的,可以逃到那里”“他们就把他收进城里,给他地方”“等到那时的大祭司死了,杀人的才可以回到本城本家”。

    有天下午,一位母亲带着犯了偷窃罪的儿子来辅导,母亲哭着说:“他才十五岁就犯了错,以后可怎么办啊?我真怕他一辈子都抬不起头。”

    陆血仇蹲下身,指着“逃城模型”说:“约书亚的逃城给了无心犯错者庇护,我们也该给孩子‘悔改的空间’——先别指责他,听听他为什么这么做,陪他一起承担后果,就像逃城的长老接纳犯错的人那样,让他知道‘犯错不代表被抛弃’。”

    书逃城则拿出“创伤辅导手册”,翻到“接纳与修复”的页面:“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做‘道歉计划’,比如向受害者真诚道歉、用劳动赔偿损失,在这个过程中让他明白‘悔改不是逃避,是主动承担’——就像逃城里的人要等候大祭司去世才能回家,孩子也需要在等候与行动中,慢慢修复自己的生命。”

    母亲抱着手册,眼里泛起光:“原来我不是要放弃他,是要陪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