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 无声战役(1 / 2)

加入书签

霍宁川脸色严肃,他比老周更理解其中的分量:“周叔,这‘碳足迹’是指咱们产品从无到有、再到消费者手里,整个过程中直接和间接排放的温室气体总量。

他们这是要动真格的,用数据说话,逼着所有生产商真正践行环保。”

沈静秋则忧心忡忡:“姐,咱们的理念是没问题的!

咱们不用农药,生物防治,草木灰天然涂层,都是环保的!

可是…这些怎么变成他们认可的数据?棉田用了多少水?施了多少有机肥?虫子吃了多少叶子又少用了多少药?这些…咱们之前从来没系统记录过啊!”

最大的难点,恰恰在于棉田环节的数据空白!

工坊的生产环节,因为此前“粉黛”

工艺的标准化和专利申请,尚有一些能耗、用水的基础记录。

但棉田的种植,一直以来遵循的是王老伯他们经验丰富的农时农法,对于化肥农药的替代效应、水资源消耗、土壤碳汇

这些都只有模糊的“感觉”

,没有科学量化的基线数据!

不止他们没有,这些靠手拿把掐的东西,谁又有数据?

而没有原始数据,epd评估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三个月…还要联系他们认定的机构…还要花钱…”

王大娘得知消息后,脸色白。

刚刚因为看到外国娃娃照片而升起的自豪感,被巨大的担忧取代。

“那得多少钱?咱们…咱们挣的这点钱够填这窟窿吗?万一…万一认证不过,那些洋人不要咱的货了,可咋办?”

这对刚刚尝到甜头、指望着这份收入改善生活的村里人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

工坊里弥漫着焦虑和不安。

辉煌仿佛只是昙花一现,现实的壁垒冰冷而坚硬。

沈静文沉默着,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

她目光扫过墙上的照片。

棉田里忙碌的瓢虫、工坊中飞梭走线的妇女、朵朵画纸上稚拙却充满生命力的图案。

理念和故事曾是他们最锋利的武器,但在国际规则构筑的量化高墙前,似乎变得有些苍白。

“不能慌。”

沈静文的声音打破了沉寂,带着一种疲惫却异常坚定的力量,“理念是对的,路也是对的,只是我们之前没意识到,这条路走到深处,需要用别人能听懂的语言和规则来证明我们自己。”

她站起身,目光扫过众人:“数据空白,我们就补!

规则不懂,我们就学!

费用…大家一起想办法!

这是咱们工坊必须跨过去的坎!

跨过去,海阔天空;退一步,前功尽弃!”

她迅布置任务:

敦敦!

沈静文看向小儿子,这个对数据有着天然敏感的孩子,“你拿着省农科所之前给的技术资料,还有陈研究员留下的生物防治记录,把所有能找到的、和棉田环境相关的哪怕零散数据,都汇总起来!

然后,立刻联系省农科所陈研究员,甚至京市的研究机构,请教关于农田碳足迹、水足迹的计量方法和数据收集规范!

我们需要建立棉田环境监测的基础体系!”

老周、沈静秋,梳理工坊!

“把我们工坊从纺纱、织布、印染(少量)、裁剪缝纫、草木灰涂层到包装的所有环节,现有的能耗、水耗、辅料消耗记录,全部重新梳理、标准化!

精确到每一度电、每一吨水!

建立完整的生产日志!”

霍宁川,外联求援!

“立刻联系马丁,请他务必帮忙推荐熟悉epd流程、价格相对合理的认证咨询机构!

同时联系索菲亚女士,看看能否通过她引荐有公信力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