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人心(1 / 11)

加入书签

时间转眼来到下午,毒辣的日头渐渐西斜,整个义侠城的空气中都弥漫着血腥与腐臭气息。

经日光蒸腾,气味愈发浓烈刺鼻,哪怕站在府衙院内,也能清晰闻到那股令人作呕的味道。

元照一行人护送着又一批百姓踏入府衙大门,沉重的木门在身后缓缓闭合,门闩落下时发出“哐当”一声闷响,跟在他们身后的百姓像是吃下了定心丸,一个个浑身脱力地瘫坐在了地上。

府衙外的街道早已没了往日的热闹,只剩一只只的活尸在空荡荡的路上漫无目的地游荡,偶尔发出几声嘶哑的嘶吼。

元照她们彼此护送回来的大概就是城中最后一批幸存者了。

普通百姓手无寸铁,既没有高强武艺傍身,也缺乏应对活尸的经验,根本撑不过这么长时间的围堵,那些来不及被救下的人,多半已沦为活尸的猎物。

府衙内,刚安顿好百姓,一名身着青色官袍的男子便在卫兵的搀扶下匆匆赶来,正是武威郡的太守赵憬。

他约莫四十岁出头,身形高瘦,往日里梳得一丝不苟的发髻此刻散乱地垂在肩头,几缕沾着汗污与灰尘的发丝贴在额头上,显得狼狈不堪。

他的官袍也皱巴巴的,袖口和下摆还沾着不少黑褐色的血渍,显然方才也在府衙内亲自参与了抵抗活尸的战斗,着实吃了一番苦头。

据赵乾曾向元照几人透露。

这位赵大人到武威郡上任时间并不长。

而他的前任太守并非正常调任,而是在去年冬天被不明人士暗杀在府衙后巷,此事在当时还曾引起过不小的震动。

那位前任太守可不是什么好人。

他在任期间,整个武威郡的苛捐杂税多如牛毛,除了常规的赋税,还巧立名目增设了什么“冬防钱”“路引钱”“修缮钱”等诸多杂费,一年之内竟要征收三四次。

百姓们被层层盘剥,不少人被逼得卖儿鬻女、流离失所,日子过得苦不堪言。

与前任截然不同,赵憬一到任,便立刻着手整顿赋税,将前任乱加的苛捐杂税尽数减免,还打开府衙粮仓,赈济因赋税过重而陷入困境的灾民。

除此之外,他还组织百姓修缮水渠、拓宽商路,鼓励商户开店经营,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便让原本萧条的武威郡渐渐有了复苏的迹象。

只是谁也没有料到,这份刚刚到来的太平如此短暂,义侠城竟突然爆发了活尸之灾。

其实按大梁的律例,一郡太守本无权力随意制定或更改税收政策,所有赋税调整都需上报朝廷,经户部批准后方可执行。

但如今的大梁朝局动荡,佑祯皇帝统治昏庸,一心只知搜刮民脂民膏以满足自己的奢靡需求,每年都会给各地官府下达各种严苛的征税名目,催缴赋税的文书更是一封接着一封。

上头如此行事,底下的官员们自然有样学样,甚至借着征税的由头浑水摸鱼,中饱私囊,将百姓的血汗钱纳入自己腰包,赵憬能顶着朝廷的压力减免赋税,实属不易。

这时赵憬也注意到了元照她们,于是立马脚步飞快地跑了过来。

“这位就是元姑娘吧?”他一脸感激地朝着元照拱手,“今日多谢姑娘出手相助。”

说着他弯腰朝着元照行了一个大礼。

他早就想见见元照一行,向她们表达感谢,奈何活尸之潮爆发的太过突然,他实在忙的脱不开身。

“赵大人不必如此,不过是做了些力所能及的小事罢了。”元照伸手扶起赵憬。

赵憬起身后满脸苦涩道:“也不知到底是谁在义侠城做下这等天怒人怨的兽行,若是被本官抓到,定将他碎尸万段!”

元照闻言问道:“义侠城近来可来过什么可疑人士?或者赵大人近来可发现城中出现过什么异常?”

赵憬闻言努力思索着,半天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