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又来支银子(1 / 2)

加入书签

永安侯府 同心院

阳光透过精致的窗棂,斑驳地洒在书房的檀香木桌上。小小一团奶呼呼的周若芙端坐在书桌前,小手紧握着毛笔,神情专注地盯着面前的宣纸。她的脸上还挂着稚嫩的婴儿肥,一双乌黑的眸子闪烁着聪慧的光芒。

小若芙的身旁,永安侯夫人蒋莲静静地站在旁边,她的目光柔和明媚。

小若芙的笔尖在宣纸上轻轻划过,留下一道道流畅而有力的墨迹。她时而皱眉思索,时而轻舒一口气,似乎在为自己的进步感到欣喜。

每一笔、每一划都显得那么认真、那么用心,因为她的心中,练字不仅仅是为了学习,更是她完成今后计划的必备技能。

“玉篆姐姐,你好厉害你怎么认识这么多字啊?”小若芙瞟见了在一旁一边磨墨,一边嘴里念着字句的小丫鬟。

“回大小姐,我也不知道,我被买进府中的时候发了一次高烧,醒了以后就不记得之前的事了,但是认识的字还记得。”小丫鬟嗫嚅着回答。

“阿娘,你让玉篆跟我一起练吧。”小若芙急切地对着蒋莲求道。

“好……芙儿说一起练就一起练。”蒋莲柔声细语地说道。

“阿娘真好!”小若芙开心地说道。

单薄瘦小的小丫鬟玉篆,战战兢兢地握着手中的毛笔,蘸取着墨汁,开始在宣纸上书写着,她的神情专注而紧张。

“哇,玉篆,你好厉害,你写得这么好。”一旁,小周若芙欢呼雀跃着,她看着玉篆笔下的字迹,眼中闪烁着钦佩的光芒。

就在此时,陶嬷嬷走了进来,她的脸上带着一丝愁苦倦容。“夫人,侯爷又去钱庄支银子了……”她轻声向坐在一旁的蒋莲禀报道。

蒋莲轻轻把玩着手里的茶杯,她的脸上露出不耐烦的神色。“我不是说了,以后侯爷支银子的事不用跟我禀报。”她的语气中带着一丝冷淡和无奈。

陶嬷嬷无奈地叹了口气,“可是目前胜丰钱庄的账上已经没有银子可支了,节前有一大批人来支取现银……”她的话语中透露出了一丝担忧。

蒋莲闻言,眉头微微一皱,“侯爷没有拿到银子?”她疑惑地问道。

“回夫人,是的,暂时无银可支了。”陶嬷嬷无奈地说道。

此时,原本在一旁练字的小周若芙突然欢快地跳了起来,“哦,太好了阿娘,那就可以见到爹爹了,爹爹会来看我们啦?”她的脸上洋溢着期待和喜悦。

蒋莲看着小若芙那纯真的脸庞,心中不禁涌起一阵复杂的情绪。她悻悻地坐在椅子上,目光透着淡淡的悲伤。

陶嬷嬷见状,连忙上前安慰道:“夫人,童言无忌啊,孩子小不懂事啊,你别放在心上啊。”

蒋莲轻轻叹了口气,“没什么,我们芙儿还真是人小心细呢。”她转向小若芙,微笑着问道:“芙儿,你怎么会觉得爹爹会来看我们呢?”

小若芙眨着大眼睛,想了想说道:“芙儿也不知道,芙儿就是觉得,爹爹会来,芙儿做错了吗?阿娘不开心了吗?”

蒋莲看着小若芙那无辜的眼神,心中的悲伤渐渐消散。她温柔地抚摸着小若芙的头,“没有,芙儿乖,芙儿是和爹爹心连心。那我们就等等看,看今晚爹爹来不来,好不好?”

“好……”小若芙高兴地答应着,又跑回书桌旁继续练习书法了。

在这个弥漫着温馨的氛围里,蒋莲的心境渐渐平复下来。她自幼聪颖过人,就连五岁的孩童都能瞧出:侯爷屡次从钱庄支取银子,唯有在需要银子时,才会对她们母女展露百般温柔,她又岂能不明其中深意?然而,她却甘之如饴。

六年前,济阳首富之女蒋莲进京看望姨母,京郊的大相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