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凤泣丹霄(2 / 4)

加入书签

的几日,紫宸宫仿佛被无形的阴云笼罩。

李承民虽未苏醒,但生命体征在龙气滋养下奇迹般稳定下来,甚至内腑的伤势都在加愈合,只是眉心那道黑纹,颜色似乎更深了些。

而崔锦书,则在猛药和针灸的强行支撑下,勉强保住了胎象,但身体极度虚弱,需要卧床静养,见红虽止,隐患犹存。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

皇帝昏迷(对外宣称)、八王爷重伤垂危的消息,终究无法完全封锁。

朝堂之上,暗流开始汹涌。

一些原本就摇摆不定、或暗中投靠太子的官员,开始蠢蠢欲动。

政务堆积,边关军报频传,急需一个主心骨。

第七日清晨,崔锦书强撑着坐起身,不顾医女的劝阻,命云裳为她梳洗更衣,换上一身庄重肃穆的王妃朝服。

铜镜中,她脸色依旧苍白,眼底带着难以掩饰的疲惫,但眼神却如同淬火的寒铁,冰冷而坚定。

“娘娘,您的身子……”

云裳红着眼圈,满是担忧。

“无妨。”

崔锦书站起身,虽然脚步虚浮,却挺直了脊梁,“备轿,上朝。”

太极殿上,百官齐聚,窃窃私语声不绝于耳。

当看到崔锦书在内侍搀扶下,一步步走上御阶,在那张空置的、代表摄政的紫檀木椅前站定时,殿内瞬间安静下来,无数道目光,惊疑、审视、不屑、乃至隐含敌意,齐刷刷落在她身上。

“王妃娘娘千岁!”

以影七为的少数忠诚将领和官员躬身行礼。

但更多官员,尤其是几位须皆白、自恃功高的老亲王和重臣,只是微微颔,态度倨傲。

“王妃娘娘,”

一位姓张的御史大夫率先难,语气带着毫不掩饰的质疑,“王爷重伤未愈,陛下静养,朝政繁忙,军国大事,岂是妇道人家可以擅专的?依老臣看,还是等王爷康复,或请宗室元老共同议政为妥!”

此言一出,立刻有几名官员附和。

崔锦书目光平静地扫过众人,最后落在张御史脸上,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遍大殿:“张大人此言差矣。

王爷为国负伤,本宫奉王爷旨意暂理朝政,名正言顺。

至于妇道人家……北疆战事,‘旋风炮’、‘十矢惊雷弩’、‘雷火瓮’乃至破解尸蛊、冰封龙城,哪一件,不是本宫这‘妇道人家’所为?难道张大人觉得,这些功劳,不足以让本宫在此说几句话?”

她语气平淡,却字字如锤,砸在众人心上!

提及的那些战功与明,皆是实打实、扭转战局的赫赫功绩,无人能够反驳!

张御史脸色一阵青白,噎在原地。

崔锦书不再看他,转而看向户部尚书:“李大人,河北道今夏水患,赈灾钱粮筹措如何?为何账目显示,尚有三十万两白银缺口?”

户部尚书李维是太子党羽,闻言心中一凛,忙出列道:“回娘娘,水患严重,灾民众多,钱粮消耗巨大,各部筹措需时……”

“需时?”

崔锦书打断他,从袖中取出一卷图纸,正是简化版的“星轨弩”

结构图,但其上标注的却是各种数字和比例,“本宫近日翻阅户部旧档,现各州郡田亩测量、税赋征收,方法陈旧,误差巨大,且易生贪腐。

依此图所示比例核算之法,重新丈量清算,不仅可快厘清账目,追缴亏空,更能使未来税赋征收,更加精准公允。

李大人,你觉得此法可行否?”

她将图纸递给内侍,展示给众臣。

那图纸上的算法精妙,逻辑严谨,虽源于军械,却巧妙应用于民政,令人拍案叫绝!

一些原本中立的官员眼中露出惊叹之色。

李维额头冒汗,支支吾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