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血铸京观(1 / 4)

加入书签

幽州急报如同惊雷,炸响了本就暗流汹涌的朝堂。

北狄联军二十万铁骑压境,边关告急,而朝中“割地求和”

、“天降灾祸因妖星”

的论调,更是将李承民推向了风口浪尖。

紫宸宫内,气氛凝重得如同暴风雨前的死寂。

李承民靠坐在龙榻上,虽面色依旧苍白,眉心的黑纹却衬得他整张脸透出一股森然的威仪。

他手中捏着那份染血的军报,指节因用力而泛白,目光扫过榻前垂肃立的几位重臣——以中书令赵汝贞、枢密使钱惟演为的主和派,以及以兵部尚书王骥、影七为的主战派。

“割地?求和?”

李承民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冰冷的穿透力,敲打在每个人的心头上,“诸位爱卿是觉得,我大晏的刀锋,已经钝到需要靠女人的脂粉钱和城池土地,去换取蛮夷的片刻安宁了?还是觉得,本王这颗‘妖星’,合该自缚双手,送到北狄王帐前,以息天怒?”

他语气平淡,甚至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嘲讽,但话语中的杀意,却让赵汝贞等人脊背凉,冷汗涔涔。

“王爷息怒!”

赵汝贞硬着头皮出列,“非是臣等畏战,实乃国事艰难!

陛下龙体欠安,王爷您重伤未愈,国库空虚,民心浮动……此时若与北狄硬碰,胜算几何?若能以些许财帛暂缓兵锋,换取喘息之机,整军备武,方为上策啊!”

“上策?”

李承民嗤笑一声,缓缓站起身。

他身形依旧有些虚浮,需要扶着榻沿,但那股睥睨天下的气势,却随着他的动作骤然爆,压得众人喘不过气。

“赵大人可知,北狄狼子野心,岂是财帛能满足?今日割一城,明日他便要十城!

今日献金帛,明日他便索公主!

妥协一次,便是万丈深渊!

我大晏立国百年,何时向蛮夷低过头?!”

他目光如电,射向赵汝贞:“还是说,赵大人与北狄暗中有所往来,才如此急于促成这和议?”

赵汝贞吓得噗通跪地,连连磕头:“王爷明鉴!

臣对朝廷忠心耿耿,绝无二心啊!”

李承民不再看他,转向王骥和影七:“王尚书,影七,若战,我军有几分胜算?”

王骥沉声道:“王爷,北狄联军虽众,但乃乌合之众,各怀鬼胎。

我军虽经苦战,但玄甲精锐尚存,据城而守,倚仗山河之险,并非没有一战之力!

更何况……”

他看了一眼站在李承民身侧、面色沉静的崔锦书,“王妃娘娘所督造之新式军械,或可出奇制胜!”

影七更是斩钉截铁:“末将愿率玄甲铁骑为先锋,必让北狄蛮子有来无回!”

李承民微微颔,眼中闪过一丝嗜血的寒光:“好!

这才是我大晏的脊梁!”

他猛地一拍案几,声音斩钉截铁,不容置疑:“传本王令!

驳回一切求和之议!

即日起,全国进入战时状态!

本王将亲率玄甲军,御驾亲征,迎击北狄!”

“王爷!

不可!”

赵汝贞等人骇然惊呼,“您伤势未愈,岂可亲身犯险!”

“本王不死,北狄不灭!”

李承民冷冷打断,“此事,无需再议!”

他转身,目光落在崔锦书身上。

那目光复杂,有关切,有审视,更有一种近乎霸道的托付。

他解下腰间那枚沉甸甸、象征着全国兵马的半块虎符,递到崔锦书面前。

“锦书,”

他唤了她的名字,声音低沉而郑重,“本王离京期间,由你监国摄政,持此虎符,总揽朝局。

京城安危,后勤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