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再次监国(2 / 2)

加入书签

>

中书侍郎拿制书,但降旨的却是侍中。

侍中拿着圣旨走到婚使的东北边,面向西喊:有旨!

正副婚使再次下拜。

侍中宣制:纳某官某人的女儿为皇后,命公等持节行纳采等礼。

念完后,正副婚使再拜。

这还没完,制书、节符之类的交接仪式还有一大套。

礼仪完毕之后,皇帝闪人,在位的官员按序出太极殿。

正副婚使也坐车,先前准备的一大堆乐器这时候还不能吹奏,一干人等在乘车相随,制书放在油络网牛车上。

出门时应该非常早,到主人家后天才“大昕”

一开始婚使是不能直接进门的,双方在户门口西面又是一大套的礼节,连主客的站位都十分讲究,比如婚使要站在西面、主人要站在大门内,面向西。

主人的佣人面向北,受命之后出来站在东面,双方进行一番礼节性对话:

傧者曰:“敢请事。”

使者曰:“某奉制纳采。”

然后傧者屁颠颠跑进去如此这般跟主人说一番,主人礼节性地应答:“臣某之女若如人,既蒙制访,臣某不敢辞。”

大意无非是表示谦逊。

傧者出门跟婚使如此这般一说,再进去引主人出来,迎接使者于大门外之南,北面再拜。

使者先不作答。

主人揖使、副先入,至于阶下,双方又是一大套的礼仪,然后开始宣“纳采制”

,主人再拜。

所谓“纳采制”

,无非是说“皇帝我受命于天,鸿图天下,现在要娶个老婆。

现在要遵圣母皇太后之命,遣使臣持信符,按礼节选皇后。”

说白了就一句话——朕看上你女儿了,立马洗干净了给朕送过来。

古代婚礼中,有个比较有趣的环节,那就是奠雁,这种仪式在如今估计很难再见到了。

雁是侯鸟,随气候变化南北迁徙并有定时,且配偶固定,一只亡,另一只不再择偶。

古人认为,雁南往北来顺乎阴阳,配偶固定合乎义礼。

婚姻以雁为礼,象征阴阳和顺,也象征新娘的忠贞专一。

当然,一定要是活雁,办完事后还要放生的,而不是杀了煮来下酒,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