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补偿与盟约(2 / 3)

加入书签

出个章程来。”

皇后深知事关重大,点头应下:“皇上放心,臣妾晓得轻重。”

乾隆又看向紫薇和蔷薇,目光中带着赞赏和一丝复杂:“紫薇,蔷薇,今日你们做得很好。先回去休息吧,替朕向你们母妃问安,告诉她朕晚些时候再去看她。”

“是,皇阿玛。”紫薇和蔷薇躬身行礼,目送乾隆带着侍卫匆匆赶往乾清宫。

乾清宫西暖阁内,气氛凝重。

乾隆紧急召来了几位心腹重臣,包括首辅大臣、理藩院尚书、户部尚书等,和珅自然也位列其中。

乾隆没有隐瞒,将御花园发生的事简要叙述了一遍,重点强调了福尔康的罪行和塞娅公主的态度。

诸位大臣听完,皆是面面相觑,惊骇不已。

福伦家的儿子竟如此胆大包天!

这简直是把天捅了个窟窿!

“众卿家,事已至此,问责福家是后话。当务之急,是如何安抚塞娅公主,弥补吐蕃,确保和亲之事顺利进行,维系两国邦交。”乾隆沉声道,目光扫过众人,“都说说看,有何良策?”

理藩院尚书率先开口:“皇上,塞娅公主受此大辱,虽明言不再追究,但我大清若无所表示,恐寒了吐蕃土司之心。依臣之见,除了严惩福家,在和亲嫁妆上,需得大幅增加,以示诚意。”

户部尚书眉头紧锁:“增加嫁妆自是应当,但额度需有考量。近年来国库虽有好转,但西北用兵,各地水利,开销甚大……”

和珅眼珠一转,上前一步,脸上堆着恭敬的笑容:“皇上,各位大人,臣以为,单单增加金银绢帛等嫁妆,虽显丰厚,却未必能直击要害,彰显我大清最大的诚意和实力。”

乾隆看向他:“哦?和珅,你有何高见?”

和珅躬身道:“皇上圣明!臣以为,吐蕃地处高原,物产不及中原丰饶,土司和公主最看重的,或许并非金银,而是能切实改善吐蕃民生、增强吐蕃实力的东西。比如……水泥、玻璃,还有那去污强效的肥皂!”

他顿了顿,观察了一下乾隆的神色,继续道:“皇上可还记得,巴勒奔土司从进京就开始询问水泥,这东西用于铺路筑城,坚固无比;玻璃用于窗户,透亮保暖;肥皂清洁去污,利于卫生。此三物,在京城已是供不应求,若能供给吐蕃,岂不是比千万金银更显诚意,土司也会觉得我们诚意满满?”

乾隆眼中闪过一丝亮光,这确实是个好思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直接将大清最新的“科技成果”分享给吐蕃,既能展示大国气度,又能切实帮助吐蕃发展,这比单纯的财物补偿意义深远得多。

“和珅所言,甚合朕意!”乾隆点头,“只是,这方子乃我大清机密,轻易授予,恐有不妥。”

和珅早就想好了说辞,笑道:“皇上考虑的是。臣有一策,可两全其美。我方可不直接给予方子,而是在吐蕃设置一‘大清-吐蕃友好制造司’,由我大清派遣工匠携带部分关键原料(如制作水泥的石膏、制作玻璃的纯碱等)前往,负责生产水泥、玻璃,优先供应吐蕃王室和官方建设所需。同时,我方可以‘招商竞拍’的方式,将水泥和玻璃的制作方子,拍卖作价卖给吐蕃当地有实力的富商,允许他们在吐蕃境内设厂生产,我朝收取一定的专利费用并提供技术指导。如此,既保证了核心技术的部分掌控,又能迅速帮助吐蕃推广这些利民之物,更能通过商业合作,加深两国联系,可谓一举多得!”

和珅此计,可谓老谋深算。设置制造司,保证了清廷对关键环节和高端产品的控制;竞拍方子,则能快速回收一部分“技术转让费”,并利用吐蕃本地商人的力量迅速推广,避免清廷过多投入。

更重要的是,这能将大清的影响力,通过经济和技术的方式,深深植入吐蕃。

乾隆越听越觉得可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