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何为圣?何为王?(2 / 6)

加入书签

相邀请函中与您所言为准。在下告辞了。”

7月5号东市地下,末世氛围弥漫。鬼市隐匿于粗大管网与幽深隧道间。昏黄灯光摇曳,既有吸血鬼身着古旧华服斗篷,苍白面容透着冷冽;也有狼人野性气息四溢,到处抢劫掠夺。弯曲的通道内,摊位杂乱,奇物堆积。用脚趾头都能想到,能在这里摆摊落脚的,无一不是狠人。交易声、嘶吼声、枪击声在管道间肆意回荡,构成这地下世界独有的诡异与喧嚣。

左箴言和许世辉身穿黑色斗篷,结伴下入鬼市。按照信中指示,径直来到鬼市一间叫做旅人之家的酒吧后面。

对上了暗号,一名酒保七拐八拐将他们带到一间宽敞整洁的地下空间里。没过一会,一位中年男人走了出来。此人面容清瘦而刚毅,粗大的剑眉下目光深邃炯炯有神,鼻梁挺直,嘴角带着温和笑意,整体气质儒雅又透着上位者的坚定与威严。

一看见这人,左箴言和许世辉瞬间猜到此人的身份,纷纷和对方见礼。没错,这名中年人正是中州当今文相——姬敬尧。

文相见面就问了左箴言一个从未被问过、也从未思考过的问题:

“何为王权?

何为圣人?”

左箴言深鞠一躬,表示不敢妄言,恐见底过于浅薄。

文相笑了笑,表示:“你的深邃在老夫眼中就不浅薄吗?老夫要听的就是你的所见所闻,知无不言、但说无妨。”

左箴言只得硬着头皮说到:

儒家思想中“尊王”的观念是其政治哲学的核心之一,主要基于以下三个理由:

1. 维护社会秩序与稳定(“大一统”思想)

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强调各安其位、各尽其责。

2. 君主作为道德教化的推行者(“德治”与“仁政”)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

所谓“内圣外王”、“仁政”。所以孟子在《孟子?梁惠王上》也强调过“仁者无敌”。

3. 顺应天命与自然秩序(“天命观”与“天人合一”)

大儒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强调君主若失德则会失去天命(如灾异示警)。

当然儒家的“尊王”并非无条件服从,君主必须遵循仁义、践行德政,否则可能失去合法性。如孟子提出“民贵君轻”“诛一夫纣”。

然而从古至今,多少英雄豪杰你方唱罢我登场,多少思想家众说纷纭、百家争鸣。其实都在变,也都没有变。变的是人物、制度、格局、潮流、灵巧,不变的是人性、价值观以及诸如此类的外在行为表现。

道家、法家、儒家、阴阳家、兵家、农家、墨家,诸子百家都好;然单独论一家也皆都不好。

所有的论述、观点都有两个缺陷,触摸不及“道”、匡扶不了人性。尧舜禹汤、秦皇汉武、圣君伟人,无一不是如此。世人云:成也风云,败也风云。实际上在我看来,成也是人,败也是人。

万事万物的节点就在于“道与人”二者。

文相听罢不禁鼓起掌来,连说三个好字!有思想,有见识,有觉悟!好好好!重华和你们比起来,相去甚远啊!

不过,你们自以为做得天衣无缝,实际上有心之人若顺藤摸瓜,从这些货物开始追踪溯源,用不了多久就能发现你们的真伪。

左箴言还欲掩饰自己,却被文相伸手打断。

“从今往后,第一、你要缩减进货量、进货渠道;第二、改为专供弘农公、悬壶公以及我府上为主;第三、你如果能做到以上两点,我就给你办个专项采购处代办这样半公职的身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