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再难平也该平了(2 / 3)

加入书签

姚书记,这年头,去日本去留学的学生这么多的原因是从八十年代到目前,都还处在中日友好的发展阶段。”

“而这个友好,其实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我们国家存积了半个多世纪的经济存量到了要放量的时候。”

“日本刚刚经历了资本泡沫破裂的打击。”

“他们国内的消费上不来。”

“但是又要保存国力,并有序发展。”

“他就不得不在国家之外再建立一个资本帝国。”

“正好我们国家在这个时候具备了所有的条件。”

“于是他们的资本进来了。”

“开始建厂,用我们的人工,给我们一些有代差的技术。”

“让他们的资本永不眠地滚雪球。”

姚兰溪听得越发的痴迷,很认真地在分析着王兴汉的这些话中那些是真的,那些是他吹的牛逼。

她试图将一王兴汉说的每一个字都记下来。

“资本赚钱的同时,一定会有附加效果的。”

“比如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吸引更多的外资来建厂。”

“工人待遇有了明显的提升。”

“我国从农业大国正式朝工业化社会进阶。”

“这个时候的日本有点慌了。”

“因为我们国家发展得太快,学习能力太强,资本积累达到一个恐怖的地步。”

“参考二战时期,日本在美国的间谍。”

“他们时刻掌握着美国的一举一动。”

“你猜日本对我们的国情了不了解,怕不怕我们跟他们清算?”

“有了核武器的威慑,有了援朝、对印、对越、对苏的几次实战胜利的果实摆在那里。”

“小日本遏制不了我国的发展后,他能做什么呢?”

“把大量的中国留学生放进去。”

“放开中日城市友好交流。”

“把他们国家企业的老板员工子女放到我们国家。”

“大搞文化入侵。”

“确保将来有一天在舆论战和信息战上占得先机。”

“只怕是有一天,倭寇这个词在字典里都不复存在了。”

呵……这怎么可能呢?其它的,姚兰溪都没有什么好反驳的。

但是倭寇这个,姚兰溪觉得是没什么可能性的。

姚兰溪好奇地问,“所以,你觉得国外的那一套用到我们国家,并不适合对吗?”

王兴汉说,“那有什么对或不对?”

“通通给我拿来,慢慢的就变成自己的东西了。”

“于我们有利的留下,于我们无利的摒弃。”

“这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该有的态度。”

姚兰溪的人有点麻,其实这一类的话从她外公的嘴里说出来,她并不觉得惊讶。

他是过来人,他所站的高度,有这样的预见性和思想并不奇怪。

可是,从王兴汉的嘴里说出来,落在姚兰溪的耳朵里又是另一种感觉了。

姚兰溪突然再次沉默了下来。

过了好久,她才说了一句,“上次他来信的时候,还是去年年底。”

“我没有回!”

“当时是不知道该回什么。”

“现在我知道回什么了,但是却不想回了。”

王兴汉喃喃地说,“你应该庆幸的,你在他的印象中里,停留在了最好的年华。”

“皮肤白晰光洁。”

“笑颜如花!”

“身材婀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