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奏又要来了(2 / 3)

加入书签

兴汉年看过去的时候。

王兴汉也很烦,他就不喜欢刻意煽情。

就像某晚那些尴尬的小品一样,一样要主题。

不光好笑,还得有教育意义。

你试想想, 一年三百多天。

上班被老板教育。

回家被父母教育。

在学校被老师教育。

过尼玛个春节,还被小品教育,看尼玛个比呢,不看啦,电视都给你砸了。

所以刻意的说教和煽情都会让人无端地反感。

所以老彭现在抹眼泪的样子,任谁的角度看来,都特么的尴尬。

你说市委书记就在你的面前,你哭哪样几把?

不过呢,这种场面就看要落在谁的手里来处理。

让关胜和毛波他们来处理,十有八九还会让他讲一段自己的悲惨过去。

可是悲惨完了呢?

领导能替你做什么?

可以共情,共情完了呢?没卵用,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所以这个场面交给王兴汉来处理的话,就会用一种比较轻松的方式把他解决掉。

首先,单位自负营亏的情况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开展。

这块疮疤是许多人都不愿提及的事情。

所以老彭的背景在这个地方不能交待。

你在这里摆出来的话,是什么意思?

让市委书记给那些发不出钱的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能解决?

在体制内,不论何时何地,只要场面上多余两个人的,当下一把手解决不了的问题不要摆上台来。

否则,他只会觉得你在给他找麻烦。

那么碰到彭元清这种突发状况怎么解决嘛?

王兴汉只是冲他们摆摆手,“不至于不至于。”

“我当时让老彭过来试了试菜。”

“因为味道实在太好。”

“我担心他国庆之后改变主意不来。”

“就把他的刀具给扣在了镇上。”

“只不过当时不好意思跟他说实话,就说他反正都要来工作的。”

“就没必要背着整套刀具走来走去的,多不方便。”

哈哈哈哈……

袁志刚带头大笑,指着王兴汉,“鸡贼啊!”

王兴汉摇头苦笑,“没办法,平桥镇缺人呐,什么方面的人才都缺。”

“我把老彭留下来,至少给我们姚书记每天多针取了三个小时的工作时间。”

“一年就是一千个小时。”

“这一千个小时用在乡镇工作当中。”

“也就成了我们平桥的步子迈得大的主要原因了嘛。”

这一番话,连调侃带牛逼,把袁志安、关胜、毛波等人的情绪一下子给拉起来了。

同时又抬高了彭元清的价值。

让他在别人的眼里不仅仅只是一个厨子。

在场稍稍有点心思的都看得出来,平桥镇现在上下一心,跟王兴汉的协调能力有很大关系。

彭元清满意地走了。

袁志安这才端着杯子,跟在场的市、县、乡镇领导干部们说道:“来吧,今天我们借平桥镇的地头,来一个小小的总结。”

“兴汉同志的话,让我受益匪浅呐!”

“一个上午就让我见识到了什么叫实打实地提升政治能力,什么是实打实地提高调查能力……”

“《优化基层党员干部八大能力,争当先锋模范代表》这本书,可以当成是工具书全面推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