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袭击辎重联队(1 / 2)
日寇基于与八路军在太行山区进行山地机动作战的经验,逐步形成了以轻型迫击炮、驮载骡马和自行车为核心的机动战术体系。
这种适应山地作战特点的装备配置,有效解决了在交通条件恶劣地区实施快机动、火力支援和后勤保障的作战难题。
日寇部队在装备配置上突出轻量化特点,其单兵负荷较西方军队显着减轻。
以舍弃防毒面具、仅作战部队配钢盔(多数士兵仅着军帽)为代表的简化措施,使其在山地作战中展现出突出的机动优势。
相较之下,西方军队仍维持传统作战的全套装备体系,导致其机动能力难以适应快机动作战的需求。
所以日寇在此处采用的就是飞机轰炸,步兵快推进的战术,必须战决。
一旦时间太长,他们就将陷入补给线过长的问题。
丛林深处,一条蜿蜒百里的补给线如同游蛇般匍匐在密林之中。
距离警戒哨五里外,一支运输大队正艰难行进。
沉重的弹药箱压得骡马直喘粗气——这是一个整编师团的辎重,在丛林作战中既无铁路可依,又无海运可恃,只得仰赖这些牲畜和为数不多的自行车。
≈34;快!
必须在总攻前把03个基数的炮弹和一个基数的子弹送到前沿!
≈34;领队的军官不断催促。
运输队却不知,五里外的警戒哨已陷入危机。
丛林里的枪声本该传得很远,但此刻却被聪明的指挥官想到了办法——黔军士兵将两头骡子牵至前沿,刀光闪过,受惊的牲口嘶鸣着冲入敌阵。
≈34;八嘎!
什么动静?≈34;鬼子哨兵警觉地端起枪。
待看清是乱窜的骡子,紧绷的面容顿时舒展:≈34;哟西!
今晚可以改善伙食了!
≈34;最近配给的≈34;大和煮≈34;罐头愈难吃,这简直是天赐的美餐。
一个分队的日军兴冲冲地进入丛林≈34;打猎≈34;。
灌木丛突然剧烈晃动,数十名身披灰绿色伪装毯的士兵如幽灵般杀出。
他们手持明晃晃的刺刀,完全不顾自身安危,哪怕以伤换命也要战决。
≈34;这些支那人疯了!
≈34;一个华夏战士腹部中刀,却死死攥住刺入身体的步枪。
还没等鬼子反应,又一道寒光闪过,另一名中国战士的刺刀已捅进他的咽喉。
如此不要命的打法,让素以武士道自诩的鬼子都为之胆寒。
队伍正激烈交锋,一个身形魁梧的战士格外显眼,他手持工兵铲,脚步沉稳又敏捷,悄无声息地跟在敌人身后,瞅准时机,猛然挥铲。
每一记攻击都精准无误,伴随着他那带着浓重口音的低声咒骂:“瘪犊子,走你,我去你的……”
每出一铲,便撂倒一个敌人。
“快,迷龙和李乌拉能应付他们,咱们接着往前冲!
得赶紧端掉敌军补给!”
孟烦了迅招呼大家行军,声音虽不高,却让大伙抖擞精神开始穿越丛林,眼下大队正全突进,成败在此一举。
“放过粮草,炸毁弹药,战决!”
林译给大队下的这个命令,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他心里明白,当地百姓把日寇当成救世主,盼着他们赶走殖民者。
粮食,他们可以从当地获取补充。
可一旦弹药短缺,日寇必定会按捺不住,急于动进攻,企图打通运输线,到时候我方就能顺势反击,全局才能暂时盘活。
孟烦了他们攻击的目标,正是日寇的弹药运输大队。
突击大队战士们凭借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