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派系分明(1 / 2)

加入书签

山城军政部作战大厅内,机要科的秘书长,正在高声宣读一份来自罗司令的战报,其中详尽列举了各参战部队击毙日寇军官的具体情况。

电文末尾特别强调:“此役敌军负重伤者逾三千人,沿途遗尸七千九百四十四具。

林译独立旅缴获步枪骑枪一千二百八十三支、轻机枪一百四十一挺、重机枪十三挺、手枪九支、逾子弹七十万,掷弹筒二十具、41式山炮三门、92式步兵炮二门……此役实乃大捷。”

随后,秘书长关闭电灯,播放起幻灯片:“这是前线记者在多处战场拍摄的照片,战果确凿,清晰可见。

腊戍、南坎城外尸横遍野,第八师、滇军独立旅等部均表现英勇。

另外,风吹坡方向也有一组照片,战斗场面同样激烈壮观。”

“好,打得非常好。”

为的中年男子抬眼扫视了一下幕布,目光旋即落回手中的资料,专注地审阅着。

半晌后,他放下文件,面向众人说道:“诸位,此番大捷,实乃各部将士勠力同心之功。

我始终强调,唯有凝聚意志、团结一心,方能克敌制胜。”

他站起身,扬了扬手中的两份个人资料:“尤为值得庆幸的是,此役不仅有保定系、黄埔系的将领运筹帷幄,当年军官训练团的学员也已在战火中成长起来。

这股勃勃生机,正是未来之希望!”

…………

冗长的会议中,满是对战功的颂扬,席间溢美之词不绝于耳,热烈的氛围俨然已将战局彻底扭转。

然而,真正的明白人深谙此间门道,绝不会将自己的真实判断宣之于口。

各方势力的盘算,此刻都在心照不宣地酝酿,只待尘埃落定,再图布局。

就在山城军政部沉浸于歌功颂德、筹划论功行赏之际,另一边的sti1191e11将军也在向国内汇报前线战况。

他敏锐察觉到,当下凝聚起来的远征军各部已具备与日寇抗衡的实力。

他判断只需补充兵员装备、稍加整训,便能以极高效率牵制东瀛陆军大量兵力,为花旗国在太平洋的海上争夺战创造更有利的局面。

秉持一贯的强硬风格,sti1191e11将军在报告中再次“狮子大开口”

他要求立即着手组建30个师的部队,作为前期投入,更提出要优先为三个军(整整十个师)配齐武器辎重。

将军心中早有盘算:此番“漫天要价”

实为谈判策略,是为后续国会可能的“落地还价”

预留空间。

然而,令他始料未及的是,这一次罗师傅的批复竟异常快捷!

驱动这一切转变的深层原因,实则是太平洋战局的不利态势。

面对严峻现实,花旗国内终于收敛起轻慢之心,将战略目光重新聚焦于这支入缅的远征军。

呈递至花旗国会的战报数据触目惊心:刚刚结束的埃德森岭战斗虽以胜利告终,代价却极其惨重。

一个满编营八百余人,阵亡逾百,伤者三百有余,更有数十人因战斗应激反应减员,与之相伴的还有一份天价的后勤消耗清单。

尤为讽刺的是,此役消耗的弹药量竟高达sti1191e11将军此前汇报的远征军消耗量的二十倍!

对手却仅仅是日寇的一支残部,兵力规模甚至不及缅北战役兵力的十分之一。

这悬殊的消耗比,形成了极具冲击力的对比。

冰冷的数字昭示着一个残酷事实:支援并强化这支远征军,才是最符合花旗战略利益、最具成本效益的方案。

无须多言,共识已然达成:效率凭战绩赢得,外交话语权则需用实打实的战场功勋来奠定。

方案既定,史迪威将军腰背挺直,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