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流血不流泪(1 / 2)

加入书签

小醉抢过菜去收拾,林妈妈嘴上絮絮叨叨地埋怨着,手里却已接过孩子,温声哄了起来。

林译原本含笑看着这一幕,却在余光瞥向门外时,神色骤然一凝。

“妈,以前家门口……有这个擦鞋摊吗?”

他尽量让语气显得随意。

“没呀,今朝刚刚摆出来的呀,脑子瓦特啦?大马路唔不去,蹲到这种小路上来。”

林妈妈头也没抬,只顾逗弄怀里的孩子。

林译心头蓦地一沉。

这些人,果然无处不在。

他想起那些传言:到雨农坠机之时,这支“队伍”

据说已有二十万之众。

原来连家里附近,也早已不算清净之地。

往后的每句话、每个举动,恐怕都得留神。

方才满屋的欢欣像是骤然被抽空,他只觉一阵疲乏压下,却仍强打精神陪小醉低声说着话。

只是目光已不由自主地巡过街头每个角落,每一次现,都暗藏一分无声的失望。

短暂的惬意时光转瞬即逝,林译将意外察觉的隐情悄然压在心底。

那是裹挟着派系倾轧的军务要事,没必要让深居简出的两位女子知晓,徒增她们的忧虑与牵挂。

休假结束,与亲人依依作别后,林译没有登上为他备好的飞机,反而选择了火车。

他要去完成一件藏在心底许久,却始终缺乏勇气践行的事。

将空间里闲置的装备送出去,送到真正需要的部队手中。

他明知此举可能暴露自己的秘密,引来对装备来源的追查与怀疑,却仍决意一试。

他实在不忍再看那些军人浴血奋战后,还要蒙受不白之冤、忍辱负重。

他的目的地,是第六战区的第二十九集团军。

这是一支川军,一支充满争议,甚至蒙受诸多污蔑的部队。

尽管集团军的王司令常因行事风格招致非议,但这支部队却始终冲锋在前,参与了无数恶战,作战之勇猛有目共睹。

抗战爆前,王司令虽在川省深陷权力角逐,可战火燃起时,仍第一时间派出十六个团奔赴前线;后来在川省的权力争夺中输给中央军委会,他也放弃成见,继续领兵征战,甚至打出过“老王磨盘战”

这样颇具八路军战术风格的经典战例。

可这支部队的境遇,实在太过惨烈。

几乎每一场战役,他们都要付出巨大的伤亡代价。

尤其是上一次鄂西会战,国防参谋部的战前部署看似周全,实则极不合理!

将第二十九集团军置于前沿阵地,本身就是极不合理的安排。

民国二十九年时,这支部队在战后未获任何兵员补充,便被强行缩编为两个军加一个骑兵师。

以川军的装备水平和兵力规模,怎能与装备精良的土木系各集团军相提并论,却要被推到最危险的一线?

更令人寒心的是,当部队陷入重围,战区总司令孙司令已明确下达增援命令时,山城一个电话的“微操”

,便将所有部署全盘否定。

最终,第二十九集团军伤亡惨重,其中一个师更是打光了七成兵力。

如今,即将开始的常德保卫战,这支部队又被再次推到前沿阵地,换作任何人,怎能不心寒?这不就和当年禅达的炮灰团一样,成了派系斗争中的棋子吗?

而且,此役会出现这种情况,归根结底是因为山城那边又来了电话微操,命令原本稳住战局的部队主动出击,导致侧翼失守,被日寇完成了一场大包围。

横山勇的战术就是步步蚕食,集中优势兵力突破一点,形成合围、歼灭我军主力,从而扭转战局。

鄂西会战已经吃过一次大亏,这一次竟又重蹈覆辙。

此时,第二十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