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豫中战事(1 / 2)

加入书签

正当众人忧心忡忡之际,辞公手持一份电报快步走进作战厅,径直呈递那位长官。

整个指挥部顿时如梦初醒,众人急忙核实情况,紧急联络盟军方面。

原来这是林译来的急电:“我部野外拉练至荥阳,侦察兵现日寇正在大规模集结,请求总部立即派遣侦察机核实敌情,并组织大规模轰炸,以粉碎敌军进攻企图。”

直到这时,这些高高在上的长官们才想起还有盟友和空军可供调遣。

指挥部当即命令侦察机火飞往新乡等地实施侦察。

在确认鬼子确实在秘密集结后,立即调动两个轰炸机大队对敌军集结点实施空袭。

尽管鬼子在空袭途中及时现并组织陆军疏散、陆航升空拦截,但大范围的饱和轰炸仍给敌军造成重创。

数十门火炮、上百辆卡车及坦克被毁,大量囤积的后勤物资在爆炸中化为灰烬。

林译得知轰炸成功的消息后,不禁拍手称快。

他心头一直萦绕着一个困惑:为何国军作战总是如此被动,似乎永远不懂如何主动出击。

要么错失良机,要么只能坐等挨打。

但这背后有着更深层的历史根源。

自民国十六年那场对革命的背叛开始,国军的作战方式就已悄然变质。

在许多关键战役中,最致命的武器往往不是枪炮,而是银元。

在江浙财团的雄厚资金支持下,通过收买对方将领临阵倒戈,远比在战场上真刀真枪地拼杀来得高效。

中原大战如此,东北易帜亦是如此。

然而,当凶悍的东瀛铁蹄踏来,这套屡试不爽的伎俩突然失灵了。

敌人无法收买,而长期依赖“银弹战术”

的后果也开始显现:

部队缺乏实战锤炼,军官墨守成规。

僵化呆板的战术被一再搬上战场,就像忻口会战时的阎老西,排兵布阵看似章法严谨,却把战争当作棋局,以为见招拆招就能克敌制胜。

他终究没有明白,战争不是对弈,当双方战力存在代差时,再精妙的布阵也难抵实力的碾压。

这一次,战区指挥部依然严格遵照作战厅下的方案进行部署。

从表面看,这套防御体系不可谓不用心:阵地纵深、火力配置、预备队安排都经过精心规划,俨然是一副固若金汤的架势。

然而,这份作战方案完全建立在过去多年对阵日寇的经验之上。

当鬼子突然一改常态,放弃惯用的大兵团正面强攻,转而采取多路迂回、纵深穿插的全新战法时,第一战区依照旧式作战思维构筑的整个防御体系,在全新的战术冲击下瞬间土崩瓦解。

那些精心测算的火力网、严密封锁的交通线,在敌人灵活机动的穿插部队面前,竟成了毫无用武之地的摆设。

第一战区的溃败来得又快又猛,自战事开启便节节败退,几无一合之敌。

雪片般的战报接连飘落作战厅的长桌,看得众人目瞪口呆。

这难道就是我们所倚重的精锐之师?要知道,坐镇指挥的汤司令不仅是嫡系爱将,更是抗战初期打出威名的悍将,怎会溃败得如此彻底?

就在整个作战厅被焦虑笼罩之时,辞公面带难色地持着两份电报走进办公室,恭请上峰定夺。

“卑职实在难以决断。”

他斟酌着措辞,“若按军纪大局论,此风绝不可长。

林译此举确实该当严惩。

但他此番主动出击确实立下大功,不仅打乱了日寇的全盘部署,更是整个豫中战场上唯一的亮眼表现。”

那位长官接过电报,目光在字里行间流转,指尖在桌面上轻叩。

沉默良久,方才缓缓开口:

“临阵脱逃,丢失军人气节,确实该当枪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