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稳住战局(1 / 2)
林译对战局的走向早有预料。
渡江一开始的混乱景象,更印证了他最坏的设想。
他当即向龙文章出急电,命令其不惜一切代价,务必夺回并死守岳麓山。
那个炮兵阵地此刻关乎整个战局生死。
他同时严令所属部队全力急行军,只分出两个加强团,继续执行对日寇补给线的袭扰任务。
林译深知,对补给线的打击一刻也不能停歇,必须让鬼子始终补给不足,士气难以维系。
而眼前这场危机的关键,就在于那座几乎被拱手相送的岳麓山。
这绝非普通的阵地丢失,而是等同于向敌人献上了一份足以致命的“大礼”
。
与此同时,他亦报致电廖军长,言辞恳切地请求其部队务必稳住心神,继续顶住日寇师团的正面压力。
只要这条防线不溃,日寇就始终如鲠在喉,不敢全力冒进。
他在电文中一针见血地指出:“横山勇的战术,全然建立在吾等军队各部惯于“拆东墙补西墙”
的旧习之上。
若能守住一线,其漫长补给线又从何谈起?更何况,日寇主力已被成功截断,其先锋部队攻势虽猛,却已是强弩之末。”
林译之所以如此笃定让鬼子南下,是因为挡在他们正面的,是方将军的第十军!
鬼子想啃下这块硬骨头,只怕还缺一副好牙口!
决定战局走向的电文有两封,其中之一,便赫然摆在了战区司令“薛老虎”
的案头。
这封电文措辞精准,逻辑严密,将其对战场态势做出自己的判断。
龄公阁下:晚辈林译谨呈管见。
长沙失守后,前线防线仍存完整战力,各部坚守即可迟滞日寇南下步伐。
职部已火驰援,拟与守军协同夹击,力争重创敌军、迫敌撤退。
为保战局稳定,恳请司令严令防线各部,务必坚守阵地、不得擅自后撤,严禁任何有损友军之行为,共固衡阳防线,待王司令主力赶到,合力歼敌。
另一封往山城,条分缕析,言辞恳切:委座暨军委会钧鉴:长沙虽暂陷敌手,然我军防线未崩、士气犹在。
今各部若能凭险坚守,必可有效迟滞日寇主力南下锋芒;晚辈所部正星夜驰援,届时可与前线守军形成夹击之势,予敌以重创,迫使其知难而退。
当前关键,唯在各部死守衡阳要地,待王司令主力抵达,便是我军全线反击、聚歼日寇之时。
收到电报后,虽未能力挽狂澜于既倒,却如一针强心剂,稳住了各部队的军心。
廖军长原本眼见长沙危在旦夕,痛心疾,几欲分兵回夺。
但读过电文,他渐渐冷静下来,意识到那位缅北战友,此刻反倒看得更为清醒。
是自己被乡情所困,险些意气用事。
仔细推敲,守住现有防线确比夺回一城一地更为紧要。
只要他的部队如钉子般扎在原地,日寇便无法倾力南下。
而阵线若能稳固,日寇的出击注定沦为孤注一掷的徒劳。
更何况,岳麓山上的重炮群转移不易,只要他的部队尚在,便永远是鬼子背脊上的一根尖刺。
薛司令此刻也完全明白了林译的深意。
他“薛老虎”
是何许人?是守了湘省五年的宿将。
你可以批评他某次指挥不够机变,却绝不能说他不懂打仗。
其生平几次败绩,对手无不是高手。
能在湘省抗拒日寇五年,岂是平庸之辈可以做到的?
他当即展露名将本色,迅调整部署:急令79军展开层层阻击,迟滞第40师团锋芒;严饬第十军固守衡阳,寸土不让;同时调派美械装备的炮七团火驰援。
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