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局势的变化(1 / 2)
与正面战场上某些力量积极谋划,盘算战后利益;山城坐待时局、意在收获渔翁之利的消极态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红色武装力量展现出日益成熟的作战能力与主动进取的战斗精神。
八路军、新四军及华南抗日游击队在局部反攻中战术运用灵活高效,逐步由游击战向正规化作战转型,为全面反攻积蓄了力量。
与此同时,扎根于根据地的军民兵工体系也日臻完善。
在艰苦条件下,多地区已建立起具备相当规模的弹药、炸药乃至平射炮生产能力,为部队持续作战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使“人民战争”
有了实实在在的工业支撑。
在此关键转折时刻,延安向全军出整训指示,号召各部把握历史机遇,积极配合盟军战略反攻,在有序扩编中提升正规作战能力,主动出击、敢于决战,全力争取抗日战争的早日胜利。
在正面战场溃败与敌后烽火四起的双重夹击下,参谋本部为保全残存兵力、维持所谓“治安区”
的脆弱平衡,最终令这场湘省会战以虎头蛇尾之势草草收场。
此役,日寇参战主力几乎半数被打残:第三师团名存实亡,第四十、第十三、第二十七师团均遭重创;第十七旅团被全歼,第三战车师团在两次战役后基本全军覆没。
总计折损兵力过七万,尤其精锐部队几乎丧失进攻能力,日寇不得不全线退守,转入被动防御态势,与国军形成僵持之局。
战后,横山勇被撤职查办,四名师团长遭撤换。
第三师团与战车师团的残部经整编补充新兵后,被调往遥远的棉兰老岛驻防。
曾经不可一世的甲等师团、钢铁雄师,如今只能在远离主战的岛屿上了却残局。
会战大捷的消息让整个山城沸腾,作战厅内早早聚满了等候庆功的将领。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当天清晨,那一位换上一身整洁制服后,并未径直前往会场,而是浩浩荡荡的带着车队前往教堂“还愿”
。
辞公已在心中反复斟酌了一早晨,盘算着如何顺势将林译的中将军衔与部队编制正式敲定。
听闻这个消息,他默然走到阳台,点燃了一支烟。
烟雾缭绕间,身后传来熟悉的脚步声。
“辞公,你还在等?我看午后再来吧。”
来人笑容可掬,“正好趁这个空档,咱们聊聊滇省那边的事。”
辞公转身,看清来人后心中已然明了。
他将烟蒂按灭,语气平静:“不必多谈了,我不知情,也不想知情。
既然你已有主张,又何必过来问我,真是多此一举。”
这记不软不硬的钉子让对方微微一顿,随即保持着笑意:“如此最好,如此最好。”
慢慢退出门去,着手开展计划。
胜利的曙光愈明亮,他却在这凯旋将至的时刻感到前所未有的惶恐。
战争期间,他麾下的组织破译密电、策划暗杀、执行破坏,无所不用其极;可一旦和平降临,这支见不得光的力量该何去何从?在战后必然的裁军浪潮与军费压力下,这个庞大的情报体系将如何存续?
深谋远虑的他,早已将目光投向了花旗。
一方面,他牢牢笼络91将军,使其决策始终符合山城利益;另一方面,他积极结交花旗各级要员,试图借这股外力在战后的权力格局中谋得一席之地。
要知道,时至今日他仍只是个“副手”
,名义上始终有人压他一头。
当所有人都在为战后布局,他不得不提早落子。
既然辞公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便再无顾忌。
一道密令出,三十余名通讯兵登上了开往滇省的列车。
当现整节车厢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