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蒲津渡口(1 / 2)

加入书签

为了追求速度,张崇义抛下常羽的四万步卒,率领骑兵一马当先,马不停蹄昼夜疾驰,崎岖山路上,八竟然跑了一千多里,精疲力尽的骑兵队伍终于赶到蒲津渡口。

蒲津渡口驻扎着三千大旗守军,永安城叛乱后,大旗朝廷名存实亡,这些无主孤魂一样的守军惶惶不可终日,不知前路在何处。

一见到张崇义大军就如临大敌,拉开架势准备迎战,好在潼关副将徐霖与蒲津渡口守将魏虎相交多年,立即拍马向前喊话,游魏虎投诚张崇义。

失去依靠的魏虎早就在待价而沽,想着当今下,镇北大将军算是最大诸侯之一,雄踞冀青幽三地,文臣武将英才济济,勤政爱民,威名远播,不失为一代治世明君。

因此毫不犹豫打开城门,热情迎接张崇义骑兵入关,好酒好肉竭诚招待。

张崇义兵不血刃占据蒲津渡关隘,对魏虎着实温言抚慰一番,加封他为步兵统领,与罗明玉等人并驾齐驱,魏虎大喜。

他们前脚刚到,吃完一顿饱饭,后脚就看到上万范进步兵鼓噪呐喊,气势汹汹杀奔过来。

原来是陈部魁连日苦攻潼关不克,被迫派兵从商洛渡过黄河,绕过五行山脉,也想来抢蒲津渡。

张崇义暗呼侥幸,寻思这要是迟到半日,被陈部魁大军捷足先登占了蒲津渡,他们几万大军就只能望洋兴叹。

当即率领精骑大举出动,对着尚未落好阵型的范进兵卒进行一轮毫无章法的齐射。

范进大军来前早已摸清蒲津渡驻军的底细,知道此处只有三千人心动摇后援断绝的步兵,根本就没有骑兵。

原以为一万大军铺盖地从而降,便是吓也吓的他们弃城逃跑,和张崇义如出一辙,他们也是轻装疾驰而来,没有携带任何攻城器具。

被张崇义的幽州精骑一顿弓箭狂潮射的分不清东南西北,丢下三千多具尸体就抱头鼠窜,朝着四面八方作鸟兽状,瞬间溃不成军。

张崇义大军连日不遗余力地赶路,人马都非常疲倦,纵马追杀两三里后迅速撤回蒲津渡城内休整。

当夜,上满星斗,光华璀璨,张崇义带着尚修竹、向烈、寇登、张擒虎、徐霖、魏虎登上古老的城墙。

凭栏远眺着远处浊浪滔滔、波光粼粼的大河,越想越是心潮澎湃,转身拍着魏虎宽阔的肩膀,朗声道:“魏将军,这几烦劳你替我守住蒲津渡,等候我后续大军到来。

只要保障后续大军安然渡过大河,你就是立下了旷世奇功,我坐稳永安城后,必提拔你为一郡之首,有我张崇义的一,你魏虎就有享受不尽的荣华富贵。”

魏虎神情激动地俯身便拜,颤声道:“末将感谢大将军大恩大德,此生愿为大将军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蒲津渡在太平盛世时只是微不足道的隘口,守将不过是区区五品。

但是只要进入战火连绵的纷纭乱世,这个位置就显得举足轻重,将他越级提拔为正三品的郡守,倒也不算太过。

尤其是张崇义正在跟范进廉斩郁雄飞三大诸侯分秒必争抢夺永安城,蒲津渡掌控着他的命门。

他明就要带着一万骑兵冒险渡过大河浮桥,常羽的四万步兵起码还要十才能赶到,这漫长的十里,魏虎能否替他守住蒲津渡,将决定他的生死成败。

按照张崇义的既定方针,他的骑兵队伍渡河后不会立即驰援潼关,而是快马加鞭奔向永安城,争取在廉斩大军抵达前控制京城,迅速收服城内叛军,稳住京城局势后再派兵赶赴潼关。

届时大局已定,范进攻打潼关毫无意义,只能被迫撤军。

倘若他的骑兵部队渡过浮桥后,魏虎丢了蒲津渡,范进大军顺着浮桥进入河西,再烧掉浮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