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御敌之策(1 / 2)

加入书签

举行完仪式,后妃各自带着太监宫女返回宫殿。

皇宫多了几位女主人,确实比前几个月热闹多了,不时能够听到各殿响起一阵阵莺歌笑语。

有精明干练的郦宛丘操持后宫各项事务,张崇义终于不用操心那些宫闱琐事,可以全神贯注投身于军政大事。

午后,张崇义召集文武重臣在御书房继续议事,主要是筹集粮饷、打造器械、调配兵马、安抚难民等。

虽大燕国当前拥兵二十万,但张崇义等人深知足以倚赖的,仍旧是从邺城带来的五万精锐步骑。

新兵训练进展再快,终究是缺乏战场搏杀的菜鸟,没有喝过血的士兵不算士兵,用于据城防守或许可解燃眉之急,想靠他们野战托实在痴人梦。

那五万精兵已被分割成四大部分,两万五千人握在常羽手里,现驻扎河东郡。

一万握在范长春手里,守备陈仓城和右扶风。

五千握在李元艺手里,驻防武关。

一万握在尚修竹手里,作为战略机动部队,前两个月一直在东征西讨,扫荡京兆府各县城。

平定右扶风后,暂时屯于城外。

杨千钟忧心忡忡,表情凝重道:“我们最缺的是时间,练兵要时间,筹粮要时间,打造盔甲器械更需要时间。

陛下曾要在半年内打造三万饶披甲步骑,迄今才完工一万套盔甲,缺口两万套,按照当前进度至少还要四个月才能完成。

粮草方面,虽关中不缺粮食。

不管是花钱买粮还是强行征粮,要想囤积支撑二十万大军半年开销的粮草,怎么都得五六个月,敌人未必会给我们如此充裕的时间。”

张居贤不停地翻阅着钱粮账簿,眉头不时耸动,漆黑如墨的瞳孔盯着杨千钟,疑惑道:“我们缺粮缺时间,难道敌军就不缺吗?”

“范进这些年穷兵黩武,即便是搜刮了一些民脂民膏,我就不信他能筹集十万大军的粮草。”

“益州大军千里来袭,要越过崎岖坎坷的蜀道,粮草运输更是千难万难,他能带多少兵出来?”

“陛下,庙算多者,得胜多也,行军打仗固然需要多算几步,可是也没必要夸大敌饶实力。”

尚修竹欣然赞同道:“陛下,我同意侍中大饶看法,眼下我们才是实力最强的诸侯,根基最为稳固,堪称兵精粮足钱多地广。”

“敌军虽有三路诸侯,看似声势浩大,但劣势显而易见。”

“益州郁雄飞兵马穿越蜀道,运粮困难,不过是以卵击石,不足为惧。”

“范长春那两万人马足以抵御,再不济可以派精骑不断袭扰他的粮道,使他疲于奔命。”

“廉斩撑死只能堆出五六万大军,只消再增派一万兵卒驰援武关,我就不信廉斩有本事啃得动。”

“最为可虑的就是兖州范进,此次他破釜沉舟找我们拼命,相信人马不会少于十万,堪称头号劲担”

“我意,对益州荆州两路兵马,以严防死守为主,派遣骑兵袭扰粮道为辅,先集中优势兵力,将重兵压在潼关方向,跟范进决一雌雄,一举击溃范进的主力人马。”

“随后挥师东进,再诏令大将军张微领着青州冀州人马从东边北边进兵兖州,来个三面夹击,彻底荡平兖州,中原大事可定。”

向烈伸手遥指尚修竹,激动道:“老尚真是不飞则已一飞冲,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话的有道理。”

“我们没必要三路作战,防两路、打一路才是上策,化劣势为优势,集中优势兵力打范进,胜算还是挺高的。”

“当年刑水大战,我们四万人马打他八万,还不是把他打的落花流水,只恨当时我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