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各有千秋(3 / 4)

加入书签

/p>

很快,叶轩墨就反应过来,此句出自出自《论语.颜渊》,原文为: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这题目的大意为“如果百姓的用度够,君主怎么会不够呢?如果百姓的用度不够,君主怎么又会够呢?”

解读完这题目后,叶轩墨便从这儒家的“富民”思想入手,这人民的富足看作是政府获得充足财源的基础,主张民富先于国富,国富建立在民富的基础上。

想通之后,叶轩墨便开始动笔。

“民既富于下,君自富于上。盖君之富,藏于民者也;民既富矣,君岂有独贫之理哉?有若深言君民一体之意以告哀公。”

“盖谓:公之加赋,以用之不足也;欲足其用,盍先足其民乎?诚能百亩而彻,恒存节用爱人之心;什一而征,不为厉民自养之计,则民力所出,不困于征求;民财所有,不尽于聚敛……”

很快,叶轩墨就将整篇文章写完了,而此时,黎淳看到叶轩墨将自己的考卷交给宋督学之后,他深吸一口气,沉下心来继续作答。

此时,这宋督学几人看到叶轩墨这答卷后,一个个都暗自点头。

过了大概一盏茶的时间,黎淳也将自己的考卷交了上去,宋督学仔细对比完二人的答卷后,他便将二人的答卷置于桌上。

“本官认为《论语》一题,叶轩墨胜,大家可自行上前观看二人答卷。”

宋督学话音一落,这些教习便迫不及待的拿过叶轩墨的答卷欣赏起来。

“这叶轩墨是何方神圣?居然比咱们的太朴兄还要厉害?”

“不知,不过督学既然认为他的文章要更好一点,那自然就有他的道理。”

“嗯?这名字好耳熟啊,该不会是那位作出《滕王阁序》的叶轩墨吧?”

一阵传阅后,一位老教授便将叶轩墨的答卷拿在手中,一脸不满的说道:“一个个抢来抢去的,有辱斯文,就让老夫来读吧。”

很快,这些考生听完叶轩墨的解题后,一个个都暗自点头。

“吾不如也。”

“此子之才,不在太朴兄之下,甚至还在太朴兄之上。”

此时,这黎淳听完叶轩墨的文章后,他朝着叶轩墨笑道:“这一场,为兄输的心服口服,不过还剩四场,这鹿死谁手还不一定。”

“故请轩墨贤弟莫要手下留情。”

接下来的《大学》、《中庸》、《孟子》三篇则是叶轩墨拿下《中庸》一题,黎淳拿下了《大学》,《孟子》二题。

此时,这比试来到了最后一题。

这围观的众人看到这一幕后,一个个也都跟着紧张起来。

“太朴兄,你可要加油啊。”

“还好,还有机会,而且太朴兄就是以策论扬名的,这叶轩墨的策论肯定没有太朴兄的好。”

此时,宋督学看到这双方不相上下之后,他就开始沉思起来,这最后一题策论可不好出。

随后,这宋督学便想起自己前不久看的邸报,便笑着开口道:“这最后一篇策论,二位便以边疆写一篇策论吧。”

叶轩墨听到这宋督学的话后,他就开始思考起来,这个世界的大周国力还是非常强盛的,可是这游牧民族的机动性太强了。

你强的时候,他就远遁北方,只是在需要粮食的时候南下劫掠一番,打完就跑,而等你国力衰弱的时候,那他就开始骚扰试探你。

随后,叶轩墨便从多个方面开始论述要如何平息边疆之祸,单靠刀兵是不可取的,同时还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