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文魁碑(3 / 4)
。”
叶轩墨听到李守忠的话后,他赶紧朝着皇宫的方向行了一礼。
“臣拜谢天恩!”
其他学子听到这话后,都有些羡慕的看了叶轩墨一眼,可是大家心中却也没有嫉妒,毕竟连中六元是人家的真本事。
当其他人推举他书写他们这一科的碑文时,叶轩墨赶紧拒绝,有这一块文魁碑,他已经满足了,其他也都只是锦上添花了,还不如拿来做个顺水人情。
“咱们程榜眼的书法最好看了,那殿试考卷想必大家也都见过吧?将来定是一位书法大家,不如就由程榜眼来写如何?”
其他新科进士听到这话后,自然也都欣然接受。
程海波听到叶轩墨的话后,非常感激的看了叶轩墨一眼。
“子义,多谢了。”
说完之后,程海波便在这石碑上写下仁治二十二年戊子恩科,共取士三百六十五名,第一甲赐进士及第三人,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一百二十人,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二百四十二人。
接下来便是书写每位新科进士的姓名。
叶轩墨一人独占一行,且字体最大,六元及第状元郎,叶轩墨,江西袁州松乡县。
其下为榜眼,探花二人占据同一行,二甲三人一行,三甲四人一行。
书写到哪位,哪位便走上前来报出自己的家乡。
写好碑文后,工部会派人将其刻在碑上,立于碑林中留待后人观看。
三天培训培训之间转瞬即逝,除三位已经授官的三鼎甲之外,有志于翰林院的新科进士可参加本次庶吉士考试。
本次考核之后,共有十七人成为庶吉士。
庶吉士并非正式的翰林官职,相当于现在的实习生,需要在翰林院学习三年,三年之后考核转正,考核过了便入翰林,不过便打回吏部。
其他没过庶吉士考试的新科进士则前往吏部参加考试,有关系的便有机会留在京城,可能授给事、御史、主事、中书、行人、评事、太常、国子博士等官职,没关系的就没有留在京城的可能了,基本上是去小县做知县。
当然了,做知县其实也不算最凄惨的,毕竟知县又称“百里侯”,是实打实的一把手,最凄惨的便是那些不经意间得罪过某些大人物,而被分配到王府的属官,这里的王指的是先帝之子。
他们一辈子就只能照顾小王爷了,连升迁的机会都没了,好不容易考上进士却没地方施展自己的抱负。
本次考核之后,有七十三人留观六部,明面上是说在六部实习学习,其实做的都是一些端茶递水的杂活,等六部有空位便补上。
这种人有两种未来,第一顺利补缺留京,然后与其他人争权夺利几十年后,运气好坐上尚书,侍郎的宝座,运气不好回家种地,第二种,没有补缺,在下一次大计之后,便会被外放做官。
最后剩下的二百多名新科进士便是被派去各地。
吏部考试的后一日,叶轩墨起的很早,今日是新科进士们前往吏部文选司领取官服和去尚宝司领取牙牌的日子。
等叶轩墨来到这吏部门口时,发现这吏部文选司门口已经排起长队。
叶典庆看到这一幕后,有些懊恼的开口道:“子义都怪我,要是早知道这吏部门外是这么个情景,我就早点过来帮你排队了。”
这队伍末端等候的举人忍不住的笑了起来。
“早点过来?还是算了吧,前面那些人就住在附近的酒家内,五更宵禁开禁之后便直接赶到此地排队。”
叶典庆听到这话后,就变得更加自责了。
叶轩墨看到叶典庆这表情后,笑着拍拍他安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