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刺杀(3 / 4)
。
这个时代,即使是在京城之中,他们也敢冲上来强杀你,那可不像后世,你在京城稍微露出点什么就被按倒在地了。
当叶轩墨回家之后,这皇宫内的争斗也结束了。
双方各执己见,从各自的角度出发,最终以平手结束。
当然了,双方都知道这并非结束,只是一个开始罢了。
不久之后,几位留京的王爷进入皇宫之内,他们作为大周极其尊贵的存在,他们是高高在上的受益者。
他们知道其他人在拿他们当枪使,但是哪有怎么样呢?当他们利益受到损害的时候,被人当枪有何不可?
仁治皇帝看着跪在自己面前,那年纪与自己儿子相当的皇弟后,他不知为何,他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当初。
当年自己也像他们一样,跪在御书房中,乞求自己的父亲勤政,恳求他以祖宗基业为重,如今这一幕多么的熟悉啊。
一样是乞求皇帝以祖宗基业为重,只是当时的自己是想要自己的父亲对抗,打压世家,给百姓一丝喘息之机,要不然,那结果必定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如今情况却是相反,他们想要联合世家一起,将百姓的希望磨灭,想要继续压榨,迫害底层民众。
此时,仁治皇帝的脑海中仿佛出现了两个不一样的声音,一个告诉他不能忘记自己登基时的初心,要给百姓希望,不能步自己父皇的后尘,要勤政爱民。
可另一个声音又告诉他,如今的世家太强大了,天下读书人有差不多五六成都是世家之人,朝堂之上也有最少三分之一的世家人。
若是真的引起世家反扑,现在的大周能扛住吗?
现在的他,非常理解当年的父皇是什么样的心情了,向世家妥协,则能够维持大周运转,大周不会出现大规模的乱象。
可是,这做法不就是饮鸩止渴吗?
坐视世家壮大,最后的结果不也是皇权旁落,直至最终被取代吗?最好的例子不就是李唐王朝吗?
当时隋朝末年各地起义不断,作为当时顶尖门阀的陇西李氏乘势而起,最终夺取天下。
仔细思考之后,仁治皇帝这才发现,自己已经到了一个进退两难的地步了。
当几位王爷从皇宫中走出后不久,各大官员便得到了消息。
如今这朝堂势力分为几块,武勋之家并不想掺和这种事情,不管这新识字法推行不推行,他们都只会将注意力集中到对外战争上。
战功才是武勋立足的根本,不管朝堂怎么变,只要是汉人王朝,那就离不开军事方面的主将。
会读书又怎么样?会读书就一定会打仗吗?马谡的例子在那里摆着,纸上谈兵只会自取灭亡。
而世家官员则要避免新识字法传播,当然了,若是可以的话,他们想将新识字法掌握到自己手上。
能够帮助他们培养出更多的人才,在这个时代,只要掌握知识,那便是掌握话语权。
当晚,月黑风高。
叶典庆看到这天象后,他的脸上露出一丝担忧,刚刚叶轩墨已经告诉了他,他在做一件大事,只是这件事情会触动到一些人的利益,要他们小心一些。
“所有人戒备,全部换上皮甲。”
因为铁甲是受到严格管控的,本朝规定,三品大员与伯爵之家可备十甲、二品大员与侯爵之家可备三十甲、一品大员与公爵之家可备五十甲。
像叶轩墨这种没有份额的,若是被发现私藏甲胄超过三甲,直接革除功名,流放三千里;超过五甲,秋后问斩;超过十甲,斩立决;超三十甲,诛九族。
故而所有叶家子弟只能穿皮甲。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