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农税为主(2 / 4)

加入书签

了一点,仁治拼音法是苍天认可陛下,认为陛下是一代明君,故而赐下秘法,此为天赐之物,自然不简单。”

“至于有没有后续,全凭天意,在下也不清楚。”

反正这段时间叶轩墨也想清楚了,什么时候就要用什么时候的思想,既然是封建时期,那自己何不加以利用,都说自己是文魁下凡,那自己就顺着他们的意思来。

杨朝顿对叶轩墨的话自然是不相信的,可是他也不打算拆穿他,便顺着他的意思说了下去。

“确实,如今陛下实乃雄主圣君也。”

又与叶轩墨闲聊一阵后,杨朝顿便与叶轩墨聊到了海运一事。

“老夫听外界传闻,都说轩墨手持陛下密旨,欲重开市舶司衙门,真有此事?”

叶轩墨一听杨朝顿问起这话,他便赶紧将手中的茶杯放下,一脸微笑着摇头答复道。

“顿老先生,此等谣传怎么能信呢?”

叶轩墨这般模样自然是不可能瞒着他这种人精,他也不打算与叶轩墨兜圈子了,直接看向叶轩墨开口道。

“轩墨,你不用瞒着我,市舶司衙门是肯定要重开的,我见证过市舶司衙门的辉煌,我更清楚海关关税的重要性要远超农税。”

“只要能够收取大量关税,那等国库充盈后,陛下便能减轻农税,能够让我大周的百姓有一丝喘息之机。”

叶轩墨听到杨朝顿的这番话,他看向杨朝顿的眼神就发生了变化。

大周以农税为主商税为辅,原因是太祖当初打下天下后,他为了恢复商业,宣布对大部分的商业免税,即使是不免税的,征收的商税也很轻。

在太祖时期这么做是没有问题的,可这种政策放在现在是绝对不行的,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百姓的压力越来越大。

就比如太祖年间的一户普通百姓一年或许只要缴税一到二两的税。

可到了现在,随着举人之家,进士之家的增多,这天下不用缴税的田地多了,他们的佃户多了,那剩下的普通的农户自然也就相应的减少了。

农户虽然减少了,但是大周的税收是不可能少的,要不然边军的粮饷,长江,黄河修建堤岸的钱哪里来?

所以剩下的这些普通农户身上的担子就更重了,现在一户普通农家一年要缴纳大概四到六两的税。

也就是到了如今,一户农家要承担大周开国时期三户农家的税,百姓的生活越来越苦了。

叶轩墨一听杨朝顿的自我介绍后,他的脸上瞬间浮现出一抹笑容,杨朝顿的名字他也听过。

曾经的探花郎,放弃礼部右侍郎,主动请命任国子监祭酒,辞官后在万松书院当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山长,是江南一带有名的大儒。

万松书院始建于唐,名报恩寺,后改为万松书院,是杭州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影响最广的文人汇聚之地,相传,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便是发生于此。

这位也算是教书育人的一代名人,对待他的态度自然要谦卑,毕竟尊老爱幼是华夏的传统美德,自己可不能授人以柄。

“顿老先生,您叫在下轩墨,或者小墨就行,在下在您面前可不敢称大人啊。”

杨朝顿听到叶轩墨这诚恳的回答,他的脸上也露出一丝满意的笑容,随后他微微颔首道。

“既然如此,那老夫就托大叫你一句轩墨了。”

“其实老夫仰慕轩墨已久啊,自轩墨所创的仁治拼音法传至宁波之日起,老夫就在想,有生之年可有机会与轩墨相见?”

说到这里,杨朝顿的表情就变得更加的高兴了。

“哈哈,没想到才过了这么几个月,老夫的愿望就实现了,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