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徐徐图之(2 / 4)
任期也都快到了,在这个节骨眼上,没人愿意节外生枝。”
“所以他们就将主意打到了下官头上,毕竟下官今年才上任,若真要改稻为桑,下官有三年时间推行,自然是最好的人选。”
叶轩墨听完邓少儒的话后,他理解的点点头。
“嗯,改稻为桑定要徐徐图之,不可心急,宁可不做,也不能做错。”
“千万不可让百姓觉得改稻为桑之事是官商勾结,一定要让百姓明白,这确实是有利于百姓的事情。”
邓少儒听完叶轩墨的安排,他恭敬的点点头。
“下官明白!”
紧接着,邓少儒望着叶轩墨有些紧张的开口道。
“其实下官这段时间也一直在琢磨这个问题。”
“下官是这么想的,江南之地水系众多,我余杭县不如效仿其他地方,让余杭百姓也修建桑基鱼塘。”
“洪涝时鱼塘可用于泄洪之事,干旱时鱼塘可抽水灌溉,如此一来,洪涝与干旱时期的灌溉问题皆能解决。”
“而且这建造桑基鱼塘也不用占据百姓原有的稻田,如此一来,百姓对于此事的抗拒必定减到最小。”
叶轩墨听到邓少儒那番话,他面色和蔼的拍了拍他的肩膀鼓励道。
“既然邓知县心中已有想法,那便试试吧。”
“不过切记不可操之过急,免得又将好事办成了坏事,最好是能抽几个村庄作为试点。”
邓少儒听到叶轩墨的提醒,他恭敬的点点头。
“下官明白!”
桑基鱼塘的想法叶轩墨曾经也有过,但是当时宁波的倭患未除,这些百姓连种粮食的时候都是提心吊胆的,哪里有时间去搞什么桑基鱼塘。
而等他将倭患解决之后,他又忙于筹备市舶司水军,实在是抽不出时间去做这些事情,而且他手边也没有可用官员了。
如今邓少儒的出现,也算是解了自己的燃眉之急。
当一行人再次回到余杭县衙的时候,这县衙的一众官差才知道了叶轩墨一行人的真实身份。
那位收了左典文银两的官差一脸窘迫的拿着那一钱银子来到他的身边,脸色紧张的将银子还了回去。
叶轩墨听完邓少儒的解释,他面色不变的点点头。
如此看来,邓少儒想要推行这改稻为桑的事情,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不是单纯的想要弄一个面子工程。
“邓知县说的不错,可是这改稻为桑需要考虑的问题有很多,按照你这般操作,确实有些操之过急了。”
“首先你需要考虑一个饱和度的问题,若是大周大量对外出售生丝,那些佛朗机人,红毛番都不是傻子,必然会努力压价。”
“到时候生丝的价格必然下跌,毕竟物以稀为贵,如此一来,那局面或许就不是你口中所描述的良性循环,而是一个恶性循环了。”
“还有,若是改稻为桑真的赚钱,那是不是会引起更多的百姓改稻为桑,一县之地带动一府,一府之地带动数府,乃至数省。”
“若种桑者多,种稻者少,那齐国灭鲁之事是否会再次发生?”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就曾经用粮食战争灭掉一国。
大致就是齐国本国向鲁国进口大量的绨布,而鲁国人瞧见有利可图,全国上下便一同开始生产绨布。
到了缺少绨布原材料的地步,到了那一步的时候,他们已经被利益冲昏了头脑,选择停止种植粮食,改种绨布原材料。
最后鲁国的粮食全部依赖于齐国进口,三年后,齐国宣布国内禁止绨布交易,禁止粮食出口,在鲁国缺粮之际,一击灭国。
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