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章 筑昆仑(3 / 4)

加入书签

p>

“贪吃蛇的头部”

第一台重量三千吨的冻土挖掘机,将钻管道钻入冻土内,将冻土融化,进入最大冻土层,打入地基,建立隔温层。

而第二台重量五千吨的大型铁轨铺设载具。

则是将钢轨固定好。

这两台重型载具之间相隔二十公里,而负责道路施工状况监测,对特殊地点加固施工的工作,也是在这二十公里内。

在浩瀚的高原上,雄壮的昆仑山背景中,壮观雄伟的不是这些重型机械!

而是人心。

这样的施工段有五十多处,预备从关中直接进入高原的工期预计两年内就能完成。

……

洛水改组之后,和风后这样的重工业集团合作的更加深入了。

败家卫铿带来的春风,吹的风后集团日子越来越好。

由于高原地区铁路修建物资补给困难,很多冻土区域水体自然轮换的速度太慢了,不适合架设(廉价用几年后就拆)临时公路来辅助建设,所以直接用上了飞艇。

卫铿按照蘇俄基洛夫飞艇为基本参数,提出了务实的标准指标。

载重指标要大,最起码要五百吨,一千吨最好。

速度和机动能力需求不大,可控、稳定、安全等特性要优先保证。

这个技术指标对当前的神州来说很丐版,但是风后集团却用上了十足的精力。

因为,西经联订购的实在是太多了,首批就是一百架。

而按照西经联现在规划中,按照部署在高原上的自动化飞艇物资传输塔的密度,风后集团的技术人员估算这最起码是四千艘飞艇的需求。

卫铿这边呢,在产业布局方面也试着布局了三个飞艇制造工厂,装上特斯拉蓄电设备和反重力系统,显然是“不相信风后集团的供货量”

白经奇为了让卫铿相信风后的实力,一个个视频通讯打过来嘘寒问暖,反复保证:“自己亲自督办,一定会按时按量的,为卫老弟接上高原上的那条腿。”

在高原的氧吧中,吃着土豆炒肉丝,皮蛋拌豆腐的卫铿,听到白总裁这么为自己考虑,两眼泪汪汪的赌咒发誓:“苟富贵勿相忘!”

然而,卫铿这边刚把结束白老弟的通讯,那边便联系上了洛水集团的飞艇研发部下达了如下指示:“飞艇技术很重要,人员,资金,设备,上报后优先讨论解决。

白经奇那边卖得再便宜,卫铿都要“犯傻”

买一点自己贵的产品。

无辜老实的卫铿:因为啊,万一这兄弟有一天在自己两肋插刀呢?

……

太平时节,往往是水往低处流,人朝着大城市走。

但是随着怛罗斯之战后,虚假的太平已经打破,卫铿将关中洛水集团彻底格式化后,开始逆流。

关中地区的大量资金和人力朝着高原和西域流动。

大城市消费主义开始衰退,取而代之的是储蓄主义!

关中地区的家庭呢,除了医疗,教育,衣食住行这些必要消费之外,都开始了大规模储蓄。

储蓄!

代表着社会有增生的财富可以锚定储蓄。

而现在,随着卫铿本人还有一大批原关中的秀才们都跑到了高原,还有西域进行了建设,基层的生产者也就开始相信,西域财富是增生的!

高储蓄的过程中,大量的实际财富还是在加班加点的生产。

轻重工业产品源源不断的堆到高原区域,开始变成水库,电站,特高压电网。

以及西域现在的节水生态农田。

有着“小民众”

感受的卫铿清楚:“民众节衣缩食暂时把钱借给国搞建设是可以的。

但这是自己在存款,要有明确的账目,和家里‘父母拿走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