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8章 推离战灾(2 / 4)

加入书签

当地直接治理不下去了,以至于让该地区的土著觉得还是迷信一点好。

……

有道是赤道地区的当地人缺乏动员,故,“赤道地区无强国”

但是高纬度地区则是另一个极端,“事事等待动员”

罗斯族就是一个代表,一个等待动员的国家。

在历史上,自沙俄彼得大帝开始,当沙俄皇帝证明自己能打胜仗时,毛子无条件服从的接受强人动员。

到了蘇俄铁人时代更是如此,快速动员完成了强大的重工业建设。

但问题就在这里,他们在小集体的时候却不知道要做什么。

以至于在大框架体系非常宏大,小结构(轻工业和农副产业)各种技术上非常粗糙。

(这点和昇阳相反)。

溯源历史,用欧陆与之相参照,小市民阶层获得权力后,在中下层小结构上产生了非常优秀的管理能力。

在商业、科学技术上有着精打细算的投入。

这样才有技术,制度进步。

但是毛熊这边呢?有些游牧化,上下结构就是灰色牲口和上层贵族两层,简简单单的结构。

“中下层小企业怎么自发管理!”

“研发技术”

“开发城镇商业”

,毛子这里是一塌糊涂。

只能靠着从欧洲这里导入技术,升级生产。

哪怕十月炮响后,也依旧没有改变这种基础人文落后的情况

甚至,在主世界这边对蘇俄研究透了的一些人,觉得冷战争霸的蘇俄,在理论上和同时期工业产值较弱的兔子相比,都算不得工业国?

工业国是要有,自我技术更替,向上发展的能力的。

兔子虽然落后,很多领域是土法专家开第一代,但也是自己研究透了,然后开了写轮眼自己搞。

但蘇俄资源太丰富了,民用方面汽车生产线什么,太麻烦了,直接朝着德国买。

结果二十世纪兔子引进来的工业链,发现蘇俄二十年前的技术,是德国四十年前的技术。

……

当然这个问题根本不是制度、基因。

而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高纬度地区的寒冬是可怕的。

这导致了在这里生活的人,在整个冬季漫长的时间,必须要如同狗熊一样窝在房间里面。

如此风土乡俗下:在一年漫长的时间内不要没事情乱动。

出去找事情那是在找死。

漫长冬季赋予了俄上层学者们天赋,有足够时间进行思考和艺术创作。

整个俄国盛产大文豪,艺术家。

而且蕴含火焰一样的思想。

而社会下层的斯拉夫人,他们可没有教育资源,漫长的冬季则赋予了他们坚忍。

相对而言,由于南北横向山脉对气候强大的隔断效应,神州四季分明。

农业阶层的生活可没有斯拉夫人那样单调。

一年大部分时间,能够干很多事情。

早在工业革命前东方江浙乡土就是这样的:老人养鸡,养鸭,孩童放自家养的牛,妇人织的布,等到农闲赶集的时候,将鸡蛋布匹,等等放在集市上卖。

这些在东亚‘接地气’的事情。

俄国观察家用这样一句话形容东亚农村城镇集市:‘这是一种眼睛能够看得到的生机。

与欧洲方面城邦小市民阶层相同,神州以乡族为纽带,也能够形成乡镇家族企业,所以不缺乏轻工业品。

尤其是卫铿在神州西部完成了网络革命后,大量乡地小企业基于本地原材料优势,开启了大量农副产品,电子产业。

在随着西经联不断修路通电。

整个西域方面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