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28章 时代更迭经久不衰(3 / 4)

加入书签

一样,由于专用名词太多,逐渐疏于平民流通,局限于科学论文杂志,最后彻底被取代。

这是拉丁语系宿命!

表音语言。

其包含的信息量是有限,为了防止和旧时代词汇出现同音词,就不得不组合形成新的单词。

表意组文字一旦组合起来,就很难重复,四字成语,流传几千年不会有重复。

例如“你听我说”

,音节同音的,“你挺我嗦”

,“你腚我嗦”

,这要是拼音化起来,歧义是要命的。

每个时代都添加上词根,越来越多,那么原本容易简单普及的“拉丁文字”

就越来越臃肿。

汉语足够稳定足够准确,所以在这一千年的语言攻防战中,稳扎稳打。

卫铿:“一个语言,只要所在的主体使用人群,适应了时代,语言就成为主流,二十世纪汉语的困境在于,当时中国还未工业化,大量的科研词汇以及工业守则,汉语未能完成新词汇,所以论文需要用外国的,守则也需要用外国的。

但是在二十世纪中叶完成了全面工业化后,单词储量已经全面跟得上时代,”

一千年后,充沛信息承载能力,更是卷死了全世界大部分区域的所有其他语言。

古工业时代,拼音化大潮中的越语和所谓韩语,就如同流行文化一样,两百年就全部消失了。

(参考满语随清朝玩完。

至于日语,这本来就是汉语系的分支。

日语区域,哪怕趁着自身强盛时期也未能文化夺舍,最终只能给汉语留下一些“斯巴拉西”

,“寿司”

等词汇。

当然,拉丁语系是没有灭绝的。

因为汉语基础相对于拉丁语系要复杂。

在词汇量没有那么高的区域内,还是需要拉丁语来快速完成交流的。

“词汇量不多的区域”

指的是宇宙飞船。

所有宇宙飞船相对于星球上要辨识的物体都是有限。

而物体有限就没有新的词汇。

只要标注“发音”

即可。

在星际建设时代,相当多的人口都在宇宙飞船上,所以在这些飞船上工作的人口,用的是口语相对明确的拉丁语。

哦,人类孩提阶段也都是先通过汉语拼音来确认常识事物认知的。

这种在飞船上的语言非常简单,例如:凡是红色有果叶都叫做apples,苹果如此,火龙果同样如此,甚至低重力无核大荔枝也是如此。

学会了上千个常用词汇以及数学词汇描述,就能读写了。

当然在脱离飞船后,这样的语言就显得词汇贫乏。

所以在当今情况下,整个人类大融合情况下,无论东西方,稍稍追求文化素养的家庭。

基本上都会双语。

一套飞船用的新拉丁语,一套就是汉语。

汉语虽然学的难,但对于现如今通过不断再生突破寿命极限的人类来说,一旦学成基本一劳永逸,基本上就算不更新最流行的词汇,交流也没问题。

而只有文明核心阶层,才掌握知识传承体系的记载的优势。

哪怕是现在地中海文明区域,大部分知识体系都是通过汉语作为备份典籍记载,预备在一两百年后一个地区拉丁文字被新词汇占用的千疮百孔后,再把原汉语备份翻译出来,再用拉丁化文字对当代人进行普及。

…卫铿:只不过作为一个旧工业时代人,看到老外和自己之乎者也,感觉到怪怪的…

所以当卫铿:“云讯,事务长您好,”

准备开启翻译软件的时候。

云讯也是用流利普通话:“卫铿先生,太阳上的工作让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