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二章 骑兵收割机(1 / 5)

加入书签

李家村的惨案,被僧格林沁牢牢按住,大名府的地方官府甚至从旁协助。

大家都不愿意这事儿公之于众。

但是这件事情却被复兴军前出的侦查人员查到了。

蒙古人做事儿粗糙,部日固德也只是一个粗鄙的武夫。

虽然第二天离开的时候在何清的再三劝告下将村民的尸体全部掩埋了。

但是他们没办法将这个村子摸除掉。

况且这里不是深山老林人烟罕至,而是人口相对集中的华北平原。

村民被杀时的惨叫,妇女被凌辱时的尖叫声,蒙古士兵的狂笑,能够传到很远的地方。

惨案发生之时也不是深夜,甚至还有一些邻村的百姓在田中劳作。

自然是有人看到了这一幕惨剧,一时之间,周围的几个村子全都逃光了。

蒙古人屠村的消息在第二天迅速传开。

董书恒得到消息的时候已经带着警卫团到了曹州府郓城。

在董书恒的授意下,复兴军的报纸对这次蒙古骑兵在大名府的行为做了详细的报道。

“两百年前汉人被屠戮的惨剧再次重演。”

报纸上用上了这样的一句话。

复兴军的治下,读书人纷纷就此写文抨击,一时之间人们对满清的憎恶达到了极点。

甚至是两百年前清兵南下时的黑账也一一被搬了出来。

就着这一波的舆论,复兴军后方,在江阴、在嘉定都组织了对当年惨案中死亡的百姓的祭祀活动。

在两江地区,人们还组织了对前线的声援。

士绅百姓纷纷捐款、捐物,支持复兴军早日覆灭清军。

学院的学生到各处宣讲,妇联组织妇女制作鞋袜送给前线的士兵。

工厂的工人自愿加班加点生出产物资。

尤其是在兵工厂,工人们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两班倒,人歇机器不歇,为前线的将士生产武器弹药。

大家都觉得这样的满清朝廷一定要早日推翻。

这些报道甚至通过很多渠道传到了现在的清统区,让满清的威信大跌。

咸丰帝知道此事也大骂僧格林沁,可是已经晚了。

……

复兴军这边。

三师在蔡树森的带领下从德州沿着运河北上,途中有运河水师负责掩护以及后勤补给。

对于蔡树森这一路,董书恒的要求也是稳扎稳打。

打下一地就要占领巩固一地。

所以蔡树森从德州出发以后连下景州、东光、南皮、交河、盐山,直到围攻沧州,却没有急于破城。

只是派出骑兵团清除沧州城附近的清军据点。

咸丰帝授命端华为钦差大臣坐镇天津,指挥直隶的防守工作。

端华命令各城坚守不出。

他似乎看出了淮海贼想要将自己手中的主力调到沧州。

另外一边,董书恒知道了蒙古人屠戮汉人的消息之后火冒三丈。

命令七师的张大彪将骑兵团派出去,一定要将这一支蒙古骑兵歼灭。

为了加快速度解决入境的蒙古骑兵,董书恒将自己的警卫团都派了出去,因为警卫团都是骑马步兵,可以快速机动的。

在平原地带,能够完全消灭一支骑兵部队的只有骑兵。

“潘起亮,你们实战的机会不多,你这一仗一定要打好,不然警卫团的脸就要被你丢光了。”

郓城郊外,董书恒为潘起亮送行,警卫团还没有成编制地参加过什么战斗。

说实话,董书恒心中有些担心。

“放心吧,总统,我们一直是您手中最锋利的剑。”

潘起亮再也不是那个憨里憨气的大男孩了。

跟着董书恒这么久,他已经得到了蜕变,成为了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