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二四章 复兴军的卫所(1 / 3)

加入书签

栓柱跟其他的农场工人正在地头吃着饭,突然见到一群人往这边走来。

他认出了走在人群中的王场长。

还有一些之前来农场检查过的上级官员。

不过此时这些人的都围绕在一个年轻人的身旁,倾听着这个年轻人问话。

栓柱总感觉这个年轻人看起来特别的面熟,但是又不敢确定。

那些栓柱眼中的大人物不时会上前去给他答话,态度相当的谦恭,跟平时看起来判若两人。

是的,这正是突然来到北大仓农场视察的董书恒。

跟之前到桃树湾牧场一样,这些人都不知道他的行程,除了护送的护卫还有当地的大员之外。

董书恒来到一个地方都是临时制定行程。

警卫部队会提前一步界入,做好安保工作。

各地的生产生活照常,他之所以选择北大仓农场是因为这里是当地最大的一座农场,占地有几十万亩。

这几十万亩地全部都是的上好的耕地,在周围还有很多的林地以及一些未开垦的湿地。

虽然这里的土地一年只能够种植一季,但是产量已经能够超过江南地区的上好水田。

这里是的名副其实的北疆小江南。

另外,一年只种植一季也让这里的土地能够得到很好的修养,不会因为耕种而出现退化。

“王场长,你们这里可是一片宝地啊,一定要经营好。

当初为了这片土地,咱们复兴军不知道多少战士将热血撒在这片土地上。”

董书恒边走边说道。

刚才一路走来,董书恒亲身体会到了这里的富饶。

农耕对于人类来说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

相对于工业来说,农业对大自然的索取更加的友好一些,当然这指的是这种相对温和的耕种方式。

随着人口的增多,人均耕地的减少,人们对于耕地的压榨也会越来越严重。

各种各样的化肥农药齐上场,只会不断地破坏耕地,让好的耕地出现退化。

现在的复兴军下的耕种模式主要还是一种温和的耕种方式。

因为耕地的数量大大增加,所以复兴军现在没有必要的去追求太高的产量。

要不是曾宪风他们做了一个粮食储备计划。

在各地兴建储备粮库。

现在的粮价肯定还要的继续降低。

在交通运输方便的沿江和沿海地区,粮食的价格已经跌到了每担一华元以下。

而在清庭最为平稳的时期,这个价格也要在二两银子以上。

粮食的价格不能够过高,那样就谈不上全民温饱。

但是也不能够过低,那样的话那些依靠种植生活的百姓收入会大大降低,同时还会降低人们种植粮食的积极性。

“嗯,总统,俺们知道,这些土地都是将士们打下来的,俺们一定会将它们给种好。

将士们用枪炮保卫国家,俺们就用镰刀和锄头让大家都能够吃上粮食。”

北大仓农场的场长王劲松以前是个教书先生,倒是很会说话。

董书恒之前已经在场部看过了。

北大仓是一个大农场,光是分场就有十几个了,拥有干部职工以及家属超过万人。

所以场部非常的繁华,像是的一个小城镇。

场部的是栋两层的红砖外墙的小楼。

周围是学校、医院、邮局、供销社等公共设施。

然后就是职工们的住房。

成家的人才能够分到的独门独院的房子,单身汉们只能住在的集体宿舍中。

许多人为了能够的分到一套房子,想法设法给自己找一个对象。

毕竟谁也不想七八个人挤在一件宿舍中。

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