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七章 战后京师求票(3 / 4)

加入书签

就连夜间巡逻的士兵都看不到。

这帮子人也没有感到奇怪,就这么往大门前攻去,有几名身强体壮的旗人抱着一根粗重的原木向大门撞去。

“哐当……哐当……”

大门坚持了一会儿,终于被推倒了。

“冲啊,杀了鬼子六,抢他娘的。”

一群暴动的旗丁冲了进去,可是他们也不想想,为啥撞了半天门,都没人来管他们。

突然,这些人的面前出现了一排排士兵,这些士兵枪口对着大门的方向。

“砰砰砰……”

枪声响起,冲在前面的旗丁头目,中枪倒地。

剩下的人赶忙没命地往后跑去。

可是门口的街道两侧,不知道何时也出现了复兴军的士兵。

这些人本就胆小,一开始只是凭借着一时之气才跟着闹事,此时事情败露,他们又回复了原本懦弱了样子。

众人纷纷丢掉了手中的兵器跪在地上。

任由复兴军的士兵将他们押走。

第二天,董书恒喊来的魏玉祥。

经过了一个晚上的考虑,他准备了几点建议。

一是,将灾区的两百万灾民全部迁移出来,暂时转往海州安置。

这样方便苏北的粮仓就近提供粮食。

这些灾民,董书恒准备等五月份黑龙江解冻之后全部迁往东北。

二是,发电给冯老先生,询问是否可以在山东的西部,建立一个固定的黄河泄洪区。

历史上山东的西部就是一片大泽。

实际上就是黄河的泄洪区。

可是这里随着人类的开发,已经消失了。

所以黄河一路行来基本上就没有大湖来进行调节水量。

长江为什么水患少,一方面因为长江泥沙少,另一方面是因为长江有洞庭湖,有鄱阳湖来调节水位。

以前缺少耕地,没办法安置这么多的百姓,不可能将好好的耕地变成泄洪区。

但是现在复兴军手中还掌握着大量的未开垦耕地。

正好可以借此机会将这些百姓全部迁移出去。

第三,还是使用复兴军老办法,在山东做好以工代镇。

董书恒准备开建徐州至济南的铁路。

同时在威海卫打造一座军港,在胶澳建造山东最大的商业港口。

这几个投资都需要大量的人力,到时候可以养活很多家庭。

这些工程必然要消耗复兴军大量的资金。

但是此时董书恒不怕花钱了。

因为他整个拿下了京城。

这城里的达官贵人,王公大臣几百年来积累的钱财全部都是复兴军的了。

为此董书恒调来了特战队中最擅长抄家的大队来执行这件任务。

同时还将胡光墉调过来负责统计估价。

抄家的工作从第二天就在进行,不过复兴军做的很低调。

那些大的府邸都已经被清空了,府中的人全部都集中安置,由军队看管起来。

奕忻虽然投靠了复兴军,但是董书恒并没有放过他的府邸。

他只是被允许带走价值一万两银子的积蓄,并且得到了一处还算体面的宅院。

这些钱足够他全家节省着用了。

就这样,奕忻已经知足了,因为其他的王公大臣可是全部都被抄家,然后贬为平民,据说还有送到农场去劳动改造。

董书恒很期待,这个京城中到底能够挖出多少的金银财宝。

……

济南军政府总部,已经两天没合眼的桂中行还在密切关注着灾民的情况。

他现在还是在被观察阶段,要是这件事情办不好,那么到时候董书恒肯定不介意将自己的换掉。

所以他这些天一支兢兢业业,没想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