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七章 万园之园(2 / 3)
直可以忽略不计,乏善可陈,此处不再赘述。
只说,董书恒带兵进的园内,立刻让士兵散开了,去控制园中的各个建筑物,以及那些维护各个院子的宫女太监。
以防止有人趁乱搞破坏或者盗取财物。
董书恒则带着一队护卫进入了正殿正大光明殿。
不过,董书恒和身边的人对这里都不认识。
董书恒心想逛景区怎么能没有导游解说呢?于是让人找来了几名太监。
在处理掉了几个不愿意带路解说的太监后。
终于有一个太监愿意带路。
这名太监倒是很有些与众不同,年纪不大,口中的京腔说得很流利,难得的口齿清晰。
这让董书恒都有些吃惊,以为又遇到了穿越人士了呢!
太监名叫高兴,也是官宦人家出身,估计是父亲犯了事儿被拿办了,他作为子女被牵连净身进宫。
所以从小识文断字,口齿表达才这么清楚。
董书恒他们呆的地方叫正大光明殿,是圆明园的正殿,是皇帝每年举行生日受贺、新正曲宴亲藩、小宴廷臣、中元筵宴、观庆龙舞、大考翰詹、散馆乡试及复试的地方。
一行人又向东走,穿过正殿到达了勤政亲贤殿,即养心殿西暖阁前室,此处位于正大光明殿东面,为盛暑时皇帝办公之处,有殿堂5间。
北设宝座,南为窗,东有板墙开门,与养心殿明间相通,为皇帝召见大臣之所。
往北走来到了一片湖畔,这是前湖,圆明园中以水景着称,这湖畔有很多的人造景观。
有些跟江南园林中的很像。
位于前湖北岸与正大光明殿隔湖相望的是九洲清晏,由三进南向大殿组成,第一进为圆明园殿,中间为奉三无私殿,最北为九州清晏殿;中轴东有“天地一家春”
,为道光出生处;西有“乐安和”
,是乾隆的寝宫。
再往前走就是镂月开云,原称牡丹亭,位于后湖东南角,建筑木料以楠木为主,殿顶覆二色琉璃瓦;乾隆即位后,改称“镂月开云”
。
看着那么多楠木,董书恒馋得直流口水,这可值老鼻子钱了。
往西走则到了坦坦荡荡紧靠后湖西岸,仿杭州“花港观鱼”
景,是圆明园中专设的养鱼区,四周建置馆舍,中间开凿大水池。
到了这里,整个园子的主建筑区就逛完了。
其他还有一些寺庙、道观、小榭、回廊,董书恒就没兴趣去一一过目了。
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圆明园的园林造景多以水为主题,因水成趣,其中不少是直接吸取江南着名水景的意趣。
圆明园的后湖,环绕后湖构筑九个小岛,是全国疆域《禹贡》“九州”
之象征。
这在北方园林中是很少见的,毕竟北方少水,园林多以山林为景,以恢弘磅礴的主题为主。
董书恒还见到了一处欧洲风格的宫苑式建筑区,统称为“西洋楼”
。
“西洋楼”
建于乾隆年间,由几位在中国传教的法国、意大利、波希米亚的传教士设计,由中国工匠精心施工建造。
这些建筑物是当时欧洲盛行的巴洛克风格,用石料建造,外部充满雕刻装饰。
宫殿之前有几处大的喷水池,四周植物是排列成行的大树,修剪整齐的绿篱,及鲜花组成的几何图案。
考虑到中国的国情,西洋楼的喷水塔做成了中国佛塔的形状,用鸟兽形象代替了西方的裸体人像雕刻,一些石雕装饰上也用了一些中国的纹样。
中西方建筑和园林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如此集中的结合在一起。
景看完了,眼瘾过好了。
但是董书恒感觉缺了点什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