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〇二章 大会上的小人物(2 / 5)

加入书签

家只是靠着手艺赚钱吃饭的,因为工匠没有田地,只能够靠着薪响养家糊口。

当大家拿到了白花花的银元时,心中才安定了下来。

唐焘也打消了出走的念头。

唐焘觉得以自己的手艺在哪里都能够混上饭吃。

蒋光藻接收官窑之后,将其改制为公司,原本的工坊管理模式也随之改变。

按照原来的工序,所有人被分为一个个车间或者工组。

练泥、拉胚、印胚、利胚、晒胚、刻花、施釉、烧窑,每道工序都有一个组长或者是车间主任来负责。

唐焘本来刻花、施釉都要自己做,现在他被安排负责施釉车间,顾名思义,这个车间只负责这一个环节。

施釉的活对匠人的画工和书法造诣的要求很高,个人的水平直接影响到了瓷器的品质。

唐焘在这一块家学渊源,功底深厚。

蒋光藻也知道他在官窑中擅长这一块。

所以,唐焘才被任命为车间主任。

他的薪水也跟着水涨船高,现在他再也不想走了,因为他的薪水足够全家吃饱喝足。

不过对于这种分工明细的管理模式大家还是心存疑虑的。

直到公司给普通的匠人们制定了计件工资制度,瓷器的产量越来越高,唐焘才发现这种生产模式的妙处。

又过了一段时间,公司按照淮海公司的模式,给匠师还有普通工匠进行定级。

唐焘被定为了大匠师,据说品级相当于知县老爷。

唐焘的待遇再次提高。

活了四十几个春秋,唐焘从来没有感到做一个匠师还有那样的荣耀。

而且淮海军废除了以前的匠籍,唐焘的子孙可以跟普通人一样读书、买地。

这些变化都让公司的工人、匠师感到欣喜。

就在最近,军政度在景德镇成立了一个瓷器学校。

唐焘被聘为教习,专门教授刻花、施釉。

唐焘再次完成了人生的逆袭。

成了教书育人的先生。

当然公司的车间主任,他依然兼任。

只不过他不再做那些流水线上的产品。

公司为他成了一个工作室,配备了专门的助手。

他工作室出产的产品可以印上他个人的标签,他的每一件瓷器作品都当作艺术品去营销。

当然他要投入大量的心血去精细制作。

景德镇陶瓷公司也要打造自己的奢侈品品牌。

董书恒深谙其中的奥义,早已传授给了手下。

瓷器本身可以作为艺术品收藏,当然制作人要是名家。

要想捧红一个名家,首先他要有真本事,这一点唐焘是符合条件的。

其次他要有可以拿来炒作的家世背景,唐焘是名家唐英的孙子,这就是一个炒作的点。

再次,就是造势了,无论是找托还什么,作为有背景的公司来说,都不是难事。

这是何等光宗耀祖的事情。

唐焘本来是一个即将因为穷困潦倒而转行的匠师。

现在一年时间不到就名利双收,有机会成为一名大师。

唐焘的心中很清楚,自己该感谢谁?

这次他作为公司的代表和经理一起来参加年终大会。

唐焘想的最多的一件事情就是要亲眼看看淮海军的总统。

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能够建立这样一个组织。

哪怕在会上大家拥立总统造反称帝,唐焘觉得自己也会好不犹豫地支持。

进入了江宁,唐焘他们这些代表都被安排在招待所居住。

在江宁城有很多这样的招待所。

据说很多都是以前的王府改建的。

怪不得唐焘一进来就觉得这里像是个府邸,里面分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