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〇六章 遍地开花求票(1 / 4)

加入书签

华夏复兴军的成立,早在董书恒的计划之中。

“淮海军”

这个名字的地方军阀色彩太浓。

不要小看这个简单的名称。

满清虽然也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

但是人们的依然还是存在一定的地域观念。

满清的行省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宋元朝时期,到了明以后,今天的大部分的行省就已经基本确定了下来。

淮海地区在人们的观念之中一般是指淮河中下游地区以及黄海沿岸地区。

这是一个有地域色彩的的名词。

现在淮海军要走向全国就必须要改掉这个名字。

之所以选择“华夏复兴军”

这个名字,不仅仅是因为复兴会的存在,还因为这个词语有着丰富的寓意。

复兴华夏,本就是董书恒当初成立淮海军时喊出的口号。

也是复兴会的根本宗旨。

各路大军的组建,后勤物资的筹备也将是一个巨大的工程。

刚刚结束年假的淮海军,立马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之中。

福建的第九师还只是一个框架,事情还真是多啊。

各路大军的总指挥人选也是一个问题。

为此军部开了几次军事会议。

最终决定由董书恒亲自担任北路军的总指挥,自然是因为北路军直接担任着灭亡满清的重任。

北路军的象征意义很强,不仅是董书恒自己,大家都觉得应该由他担任总指挥,哪怕他仅仅是遥控指挥。

这个功劳没人敢抢。

中路军的总指挥由彭玉麟担任,中路军的第一个目标是湖南,那里是彭玉麟的老家,湖南那边还有他的老朋友。

嗯,就让彭玉麟去做中路的总指挥,再合适不过了。

这满足了董书恒历史认知的恶趣味。

南路军董书恒交给了杨炳春。

同时杨炳春调到六师担任师长,六师将留在福建。

而新编第九师将在江苏组建,这与刚开始的计划不同。

因为第八师本身就是新编的,要是在加上一个还是框架的第九师,南路军就太弱了。

广东正在积极扩编新军的消息已经传来,最终军部重新评估了广东的实力。

顾克利被董书恒调到二师担任师长,统领一路,他的资历还不够格儿。

东北的一路大军,由林威担任总指挥,王啸担任副总指挥。

实际上他俩是各负责一路。

好不容易确定了各路的指挥体系,人员架构。

接下来的几天,董书恒走访了淮海军的军工厂,查看了军火库。

这次发动的军队太多。

淮海军的新式步枪的产量不足,没有办法完全装备上。

董书恒这里采用的办法是每个师装备一个团的五四式步枪,其他人还是用五三式。

守备部队还是继续使用线膛步枪。

民兵只能够用燧发枪凑活了。

这次反清之战,需要占领大量的新领地,这些地方必须要有人镇守,至少在复兴军建立起当地的新秩序之前,必须要依靠军队的镇守。

这需要的军队数量是巨大的,光是随军出征的守备部队远远不够。

董书恒这些天带着马宗武考察各地民兵的建设情况。

就是想看看在征调多少民兵的情况下,还能保证最基本的生产活动。

这次征调民兵的规模将达到几十万的规模,不仅要填充抽调的守备部队,还要有很大一部分随军出发去镇守那些新的占领区。

整个一月份,华夏大地上都是一片平静,战火似乎远离了这片土地。

河南境内,黄浩投靠了满清之后得到了河南提督的头衔。

不过他指挥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