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〇章 机要三处(2 / 4)

加入书签

育是最好的。

1829年,年幼的亚历山大曾随父母到过莫斯科、华沙和柏林。

在11岁,他就指挥了一个连。

14岁时,亚历山大第一次担任军官,一度领导一个排。

随后进一步接受军事训练。

1837年,在学业完成后,亚历山大在茹科夫斯基的陪同下,以皇储的身份开始在俄罗斯各地旅行。

他不但走过俄罗斯欧洲部分的大多数省份,还到过偏远的北部高寒地区。

这位亚历山大二世,似乎比盐商出身,什么知识都是半吊子的董大总统要优秀的多。

时间回到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继位之初。

亚历山大二世接手的沙俄是一个危机四伏的国家。

虽然克里米亚的战斗还在继续,沙俄却一直处在被动的状态。

首先是巴尔干半岛,沙俄从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两个两个公国撤退,回到了当初的。

这意味着在西线沙俄已经失败。

中线的克里米亚主战场。

塞瓦斯托波尔要塞虽然还在沙俄的手中,但是在联军的围攻下,随时可能丢失。

黑海舰队作为沙俄海军的主力,已经成为历史,军舰上的火炮都被挪到了要塞。

战舰也被坐沉在港口。

海军的丢失最让亚历山大二世心疼。

沙俄不断地向克里米亚派遣援军,但是这似乎成了添油战术。

除了损失巨大以外,没有起到什么作用。

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临阵换将,召回了缅希科夫亲王,代之以米哈依尔·戈尔恰科夫亲王。

后者在多瑙河失败后显然又得到亚历山大二世的重用。

只有亚历山大二世知道,他想结束这场战争。

但是作为新王,他有不好直接说出来,那样会让别人觉得他是一个懦弱的君王。

亚历山大二世做的第二件事情是积极进行外交活动。

他授权在维也纳的俄罗斯大使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戈尔恰科夫考虑和平的可能性。

西历3月15日,谈判在维也纳开始。

哥尔查科夫家族的第三号人物出场了。

亚历山大哥尔查科夫是前面两位戈尔恰科夫兄弟的堂兄弟,他是一位出色的外交家。

在后世的历史上,此人是俾斯麦时代惟一能和俾斯麦抗衡的外交家。

东路高加索的战场上俄国成功地占领了重要堡垒卡尔斯,进入亚美尼亚,土耳其军队退入了高加索山脉的南方。

打败土狗并没有让沙俄获得多少的成就感。

最令亚历山大二世压力山大的是沙俄在远东的失败。

沙俄自称双头鹰,可是现在东边一个头却被人砍去了,这让沙俄非常丢脸,虽然被砍去的只是最东边的一点点。

尼古拉一世在位的时候觉得这是英法在远东扶持清国人干的事情。

他接受了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的建议组织东西伯利亚的军队通过阿穆尔河前去讨伐。

可是没有想到,派出的五万多人没有一个回来的,而且丢失了贝加尔湖以东的大片土地,甚至连东西伯利亚经营了两百多年的重要据点雅库茨克都被华夏人给抢走了。

现在沙俄根本就没有能力派兵去远东讨伐这个小偷。

在亚历山大二世看来,华夏人就像小偷一般,趁着沙俄跟英法大战,偷走了他们远东的土地。

他也不想想,当年沙俄是怎么得到这里的,他们的手段又高明到哪里去呢?

亚历山大二世已经命人从西西伯利亚集结五万人马,向贝加尔湖方向集中,等到天气暖和之后就给华夏人一个教训。

另外,还令人在华夏的西北地区给华夏制造些麻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