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四〇章 真正的敌人(3 / 5)

加入书签

熟悉的老友。

曾涤生现在深居简出,平时很少会客,尤其是他以前的湘军旧部是一概不见。

经过了一年多的建设,岳麓书院现在比以前扩大了不少。

现在岳麓书院已经成为了一所湖南地方书院。

书院的经费来源于地方上士绅的捐赠以及学生的学费。

因为岳麓书院在之前的官员招录考试中表现突出,很多官宦世家都争着将家族的子弟送进书院。

他们希望自己的家族子弟能够通过岳麓书院成为复兴军的官员。

现在大家已经适应了这种通过书院学习,参加考试成为官员的途径。

对于现在的读书人来说,更多的人还是选择为官,传统的观念不是一下子就能够改变的。

借着这个机会,曾涤生将整个书院重新翻修扩建了一下。

那些世家子弟的加入,虽然让书院的经济状况好转了不少。

但是曾涤生知道,书院这里不能充斥着这些世家子弟。

否则岳麓书院的学风很有可能就被带坏掉。

书院要想继续保持积极向上的势头,就要继续接收寒门子弟。

这次扩建书院就是为了增加录取学生的数量。

这样即使接收了一些世家子弹,原本接收寒门子弟的数量也不会减少。

他还特意用这些世家的钱设立一个奖学金给那些寒门子弟,让更多的寒门读书人能够进入岳麓书院读书。

实际上许多官办的书院都有奖学金,曾涤生只是照葫芦画瓢而已。

即便如此,这也让他在湘南获得了很高的人望。

“貺生老弟,胡某这身体也就只能在岳麓山上还能多活几年。

倒是貺生老弟这次远赴南洋,为我华夏管理海外领地,任重而道远。”

曾涤生说道。

这次,胡貺生来找曾涤生一来是为了告别,他马上就要前往吕宋,负责管理吕宋行省。

董叔恒为什么会找一个满清的旧官员去管理吕宋的事务呢?

这自然有他的理由,胡貺生这个人跟曾涤生齐名,都是湘南这里出来的名臣。

胡貺生最有名的是他有一个有名的老丈人——陶澍。

而陶澍是促成满清嘉道年间经世之学重新活跃的代表人物。

他选的女婿自然是深受他的影响。

胡貺生同样也是擅长经世之学。

他们这些人在满清的朝廷厮混过,大都擅长处理各种错从复杂的关系。

这就是董叔恒为什么将胡貺生放到吕宋的原因。

这次要是能够顺利拿下吕宋。

要治理好这个地方也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

董叔恒必须要找一个人用最快的时间将吕宋稳定下来,保证复兴军太平洋战略的展开。

吕宋虽然处在南洋的西北角。

但是这里和英国人还有荷兰人的势力都交错在一起。

董叔恒将胡貺生放过去就是要他理清楚这层关系。

当然还有当地华人和土人之间的关系。

吕宋那么多的土人,复兴军不可能全部都迁走,这些人怎么处理也是一个问题。

将胡貺生放倒吕宋,就跟董叔恒将李少荃放到了缅甸王国是一个意思。

“涤生兄,胡某这次来还想请教一下涤生兄对这南洋之地的看法。”

胡貺生郑重地请教道。

“貺生老弟,你找我问那是找错人了。

我想该说的你们的大总统肯定已经给你们讲过了。”

曾国藩笑着说道。

“我现在就是一个山中老人,如何知道这海外之事,说实话为兄连海船都未曾坐过。”

“涤生兄,您是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还望涤生兄不吝赐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