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沉船挖宝(1 / 2)
“这船不打捞了。”
管家听伊斯特曼这样说,一旁捣鼓着。
“这艘船不是那么容易了,之前就毁了一艘潜艇,要整体打捞,必要耗资巨款。
所以,我们分开拆,几十天就可以拆完。
那行吧。
说干就快了,几十人的潜水员,水下切割机,机器设备就下潜就位。
这浩浩荡荡的队伍就开始了切割的切割,挖掘的挖掘,清理泥沙的清理。
开始表面的泥沙清理用了快一天时间。
为了防止海水带入泥沙。
这沉船四周围起了防沙网。
潜艇就停在沉船四周,海上也停泊着十几艘船,海岛上也是。
几位海洋专家自然就回去了,接着来的考古专业队。
而且还来了一些媒体人进行跟踪报道。
这些人当中自然有刘亮和方向明。
之所以让刘亮二人留下,主要是他们是华夏人,沉船内的宝物来自华夏,想必他们也是很了解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船外壳的淤泥大多清理。
现在,他们是局部的拆解,从甲板,船舷,高大的烟囱。
这艘是铁甲,采用蒸汽加帆船组成的船,在一百多年还算是大船。
虽然算不上是战列舰,但是也是有几十门大炮,还有几层的储物间,底层是蒸汽房。
二层是军火库,甲板一层是大炮。
上几层就是储物和船员休息室。
为了多运物品,很多房间打造成单独到到宝物箱存放区。
也就是说,寻宝就找那些房间就可以。
但是经过百年,那些房间估计都乱成一锅粥,泥巴海水堆积成山的淤泥。
伴随海底捞的,浑浊海水。
切成一块的船块是生锈的泥巴。
“这种打捞我感觉作用不大”
,管家看着。
“你看,分割对于小船而言没什么价值的可以,这里面有价值连城的宝物,这样的打捞,时间慢,花的人力气大,而且后期清理大。”
方向明一旁说着。
按照我们华夏,就是围栏抽水,然后内部清理,逐步清理才能视为保护性考古。
你们这样等于是完全破坏性挖掘。
方向明看到他们这样搞,作为考古学家,自然是很是气愤。
“是的,伊斯特曼先生,是觉得方向明教授的观点完全正确。”
那按照你们的方案需要更长时间了。
“也不是很长。”
考虑这片深海。
做一个长2oo米,宽4o米,高3o米大玻璃罩。
采用干式梁的方法,加以固定。
顶上留几个通道,作为出入口和氧气供应。
同时潜艇和作业停放周围,时刻监测。
作为突情况。
哦,这个主意好,这是目前国际普遍的海底挖掘方式。
好的,没问题,我这就通知他们。
随着信息的变化,海底的蛙人工作者浮出水面,重新调整工作方式。
又是一通操作。
接下来好几天都是全力打造这个巨大的罩子。
不得不说,伊斯特曼的物力财力人力资源巨大,马上完成这个项目。
完成合拢,接下来就去抽水,深海里这个压强是比较大的,所以抗压力等要特别的材质和设计要求更高。
“开始抽水吧。”
随着指挥中心的话。
里面的水开始往外抽。
等待水抽干,另几个管道往里面充入空气。
这样里面的有里空气,形成了与外界一个通道。
这就是一个海底隧道内的大房子。
清理的人员这不用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