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 宋酒(2 / 4)
的外包,特批造酒卖酒的专业户,大部分都是贵族承包。
这些家族又被叫做“酤户”。
“三长老说,万一将其他酒商逼急了,可能会对族长的仕途有影响。”
宋真笑了:“有什么影响?决定我仕途上限的,又不是他们,而是天皇陛下。”
宋义低头应道:“我知道了,族长。”
宋真补充一句:“还有,如果有闲钱,让他们将各地酒楼都买下来作为宋氏酒行。”
反正《唐律疏议》里面又没有反垄断法,我就是要垄断,怎么样?
汾州宋氏的酒业百分之十的利润,都是要给宋真的,这是他的个人分红。
分红比例其实已经很低了,按道理应该五五开的。
毕竟汾州宋氏的酒厂是宋真投资的,酿酒资格证也是宋真帮忙办下来的。
还有最初的市场,大唐第一青楼平康坊和会春坊,也是宋真去谈的。
甚至发展计划都是宋真拟定的。
只要汾州宋氏按部就班的去做,他们就能拥有无穷无尽的财富。
在高宗时期,唐朝尚未开始征收酒税,这是一个钻了法律漏洞的暴利行业。
《新唐书》记载,从唐代宗开始设置榷酒税,“定天下酤户,以月收税。”
不过这时候,开始实施宋真拟定的新商税法,凡是贸易行为,皆收取百钱三十。也类似于酒税了。
但是,汾州宋氏在宋真的指导下,又合理的钻了法律漏洞。
他们卖给酒楼的酒价格并不算高,但是建议零售价就升了不少。
例如“承恩”宋酒,进货价是十贯一坛,零售价则是涨到五十贯一坛。
关键是那群人傻钱多的土豪又买单,属于是人气产品,酒楼赚得飞起。
正是因为有这么高的利润率,酒楼老板通常都会逢年过节上门送点红包,这部分钱属于赠予,是不计税的。
大家都这么有诚意,如果你不表示表示,第二年就别想买到宋酒了。
换算下来,大概一坛酒能卖二十贯,成本只有五贯。
这么做是为了宋氏酒行的推行,到时候实现生产销售一体化,赚的钱不可估量。
五十贯喝一坛酒,听起来就特么的匪夷所思。
实际上,五十贯一坛,只是高端宋酒中最便宜的一款。
这个时代的人怎么都不可能想得到,一坛酒居然能卖到几百贯?最神奇的是,还有那么多人争相抢购。
无论什么时代,有钱人的消费爱好都难以想象,就像现在,明明一个女士包只要几十块就可以拥有,就是有人愿意花两三万。
宋真将一部分宋酒开发成高端产品,重新定义奢侈品。
你跟一个穿越过来的现代人比商业头脑?
不过,宋酒也有适合普通人的产品。
得益于品牌效应,即使低端宋酒的香味跟其他酒没什么区别,依旧销量很高。
这就涉及到消费者心理学了。
宋酒之所以能抢占高端酒市场,最先与别树一帜的精致包装有关。
这个时代的酒,还没有包装的意识,基本都是一个朴素的瓦罐酒坛。
但是宋酒就不一样了,特么的这是散装的。
进货的时候,每一箱都有十二瓶宋酒,瓶子都给你装好了。
相比过去的一个马车拉着一坛坛老酒,简直是遥遥领先。
各式各样的酒瓶,有方块状的,有壶状的,有净瓶状的,瓶上各种精美图案让消费者眼前一亮,顿感高端上大气。
而这些酒瓶设计,全都是由崔梦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