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行有行规(2 / 3)

加入书签

木,是不死的草,草死根不死,它长寿却长得很慢,没人打扰它,能活几百年,最大的呢,能长到七八两,又“七两为参,八两为宝”一说。

反正我这辈子,没见过七八两的。

棒槌长得特別,一根子蒜苗粗细长短,在中间靠上的部位,一个节骨儿上一圈长五根枝权,一根枝权长五只叶子,叶子长桃尖形,整张枝叶像只张开的手巴掌,最前面那只叶片稍大,中间两片適中,最后两只略小。

莲子的头顶上长著像韭菜一样的伞状,六月份长出绿色的小骨朵,骨朵根部是细长的茎,远远望去就像一只榔头,我们叫它青榔头,隨后不久,棒槌开出的红色小碎,又叫红榔头。

期结束,棒槌谢蕊败,红色变成黄色,並开始落地,得名黄落伞——

老葛对棒槌的了解,是真的细致,一一描述,就能想到一棵活生生的棒槌在面前隨著微风摇曳。

这些话,卫淮都听过,见老葛没茶水:“大爷,你跟著川哥说著,我去给你泡杯茶!”

老葛点点头,继续跟孟川说著棒槌的事儿,包括三、巴掌、四匹叶之类的。

山里常见的都是四匹叶棒槌,四匹叶开始,就有单苔和双苔,双苔就是一根棒上长有两根莲子,每根莲子都是思品也,叫双苔四匹叶,这是比较老的棒槌,很少见。

一般能在山里找到一株双苔四匹叶棒槌,必然是这片地方仔细找,老葛说一般能挖出六六三十六两棒槌。

卫淮回屋泡好茶水,端送回来的时候,见老葛又在捲菸,正在说跟孟川说放山处处都有规矩,不能乱来,临出发之前,每人都要製备一个快当兜儿,里面背著自己的面、油、盐,还有快当斧子、快当刀等工具,还有准备一根快当棍,走路当拐棍儿,开山寻棒槌用来拨草。

快当,是吉利的意思,放山人所有使用的工具,都会带上快当两字。

放山人的许多称呼,也都跟这根棍有关,把头叫头棍,然后由把头指定其他人当二棍、三棍最后是边棍儿。

这里边大有讲究,边棍是头棍的助手,上山走路都是把头在前,后面排二棍三棍,最后断后的是边棍。

把头负责引路,边棍负责监管,不遗失人。

谁的鞋带开了,谁的快当兜有问题了,拉屎撒尿,边棍都要留下来等著,等出状况的人弄好了,由边棍领著赶上队伍,就怕迷路。

进山最危险的事儿,不是遇到野兽,而是迷路。

当然了,这些属於老葛交给两人,以后带人进山的注意事项。

卫淮和孟川都是打猎好手,清楚进山该怎么做標记保证自己不会走丟。

但老葛喝过茶水,说的东西,就让卫淮觉得那些標记不是那么简单,因为那些折的草梢、树枝,不仅仅是標记路线,还能表达一些暗语。

这一说就说了两个多小时,老葛算是把进山要注意的事情,给从头到尾地说了不少。

卫淮听过不少东西,自己也已经见过棒槌,很多东西,容易消化吸收,现在听来,纯属温习。

孟川就听得有些头大了,各种规矩、各种步骤,一下子把他空白的大脑装满,仿佛吃饱了一肚子马鹿肉,都消化不动了似的。

这还没完,接下来三天的时间,两人乾脆把自家的马赶上,跟著老葛去放马所有的事情,都在学习抬棒槌这一件事情上。

趁著这机会,该问问,该讲解讲解,老葛把这神话般的职业说得事无巨细。

两人也在开始著手准备著去放山所需要的工具,至於快当棍,到山里再找。

第五天的时候,终於终於到了草儿报名上学的那一天。

黄岭生產队只有二十多户人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