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赫哲人老付(2 / 3)
从第四天开始,卫淮和孟川两人,再次背著快当兜,提著快当棍去铺棍儿。
接连三天下来,没有任何收穫,又换一片树林搜寻。
下午的时候,两人没找到棒槌,倒是在一棵红松树上,看到了一个老兆儿。
抬到棒槌的参帮,最后的一项仪式就是砍兆头,在挖出棒槌附近找一棵红松树,在朝著参坑的方向,削掉一大块树皮,在树干上用刀斧磕出横槓,左边为参与人数,右边为人参的品数。
为什么选择红松
因为松树上松油,用火烧过后,不会癒合,不容易腐烂,这样的兆头能在很长时间里保存下来。
按照放山的规矩,这兆头一是挖参获彩的见证,二是为以后放山人再来抬棒槌作標记。
这规矩,卫淮不打算遵守,在他看来,对自己没什么好处。
但看到这样的兆头,他还是很高兴的。
两人凑近看了看,这兆头时间已经很长了,只是从痕跡上勉强能看出,有一伙人大概有八九个,在这里抬到过五匹叶棒槌。
两人判断不出,究竟是多少年前的事情,但既然出过棒槌,那就值得好好找一找了。
朝著兆头正对著的方向,两人用快当棍一路拨弄草叶寻了过去,大概走出七八米的样子,孟川就先一步看到了参棵子,朝著卫淮小声说了一句:“找到了!”
两人就隔著一两米的样子,听到孟川的话,卫淮也立马靠了过去,见孟川找到的,是开山钥匙,当即做了標记,在周围深厚的杂草间找起来。
结果,所能寻到的,除了一些三巴掌,也就寻到四棵二甲子。
发现棒槌的地儿,肯定被细细搜寻过,还遗留大货的可能性不大。
只能是盼著棒槌转苔这种情况出现。
只是,两人將几棵二甲子都抬出来以后,得到的,都只是拇指长的小棒槌,
並没有出现期望中的事儿。
倒是这天傍晚,两人回到马架子的时候,发现马架子里那里,多了好几个人,两人心思一下子变得警惕起来。
见一帮子人朝著自己看来,卫淮知道,他和孟川回来弄出的声响,被那些人看到了,再看看其中一个中年和老葛有说有笑,估摸著是认识的,也就抓著猎刀迎著走了下去。
这些人中,年纪最长的就是那中年,其余的,都是些二十岁出头的年轻小伙,听他们操著的口音,卫淮能猜出,他们应该是知青。
中年骨架偏瘦,一张扁平的脸,一看就知道不是汉人,鼻樑也是扁平的,一双中厚的嘴唇,周围长著洗漱的黄鬍鬚,头戴一顶帽沿压弯了的帽子,浑身上下的衣物看著乌黑乌黑的,都不知道多少年没洗过了。
刚一靠近,两人都闻到了一股子怪味儿。
等到卫淮和孟川下到马架子旁边,双方打量了一会儿,老葛开了口:“这是二十七连的老付,赫哲人,领著几个知青进山搞副业来了!”
卫淮又看看几人:“大爷,你们认识”
“认识,咋能不认识,老付,是西丰、饶河一带的名人,以前碰过几次面!”
不得不说,老葛的熟人是真多,在这深入百里的深山里,居然还能碰到熟人那些棒槌,还在藤条上晾著呢,那些大货,看得一个个知青眼晴发亮,儘管是老葛的熟人,卫淮和孟川很难不戒备,抓看猎刀刀柄的手,就没鬆开过。
也就是简单寒暄了几句,大概是看出两人的提防,老付起身衝著老葛说道:“老哥啥时候经过鱼梁子,到那边来找我,我们进山两天了,还得去寻个地儿过夜,明天继续往西边的场儿走。”
老葛也没多说什么,只是微微点点头,看著老葛叫上那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