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回报大恩的机会(1 / 5)

加入书签

第435章 回报大恩的机会

直到第二天中午,最大的火山口里边找到的棒槌才全部抬完。

有了崖壁上发现棒槌的例子,两人又绕著崖壁好好搜寻了一圈,但没有收穫。

这三四天折腾下来,不说趴著跪著抬棒槌伤精费神,藉助绳索,在这百多两百米的悬崖上上下,都是一件很考验体力的事情。

卫淮和孟川都累得够呛,打算休息一两天,让酸软的腿脚恢復恢復再说。

卫淮弄了些青苔,將那些棒槌包裹,用细藤綑扎,没有带回闷热的窝棚里,而是就放在有蛇蜕那个潮潮气重且清凉的山洞里,那样的环境也能让这些棒槌,多保存一段时间。

还有个更重要的原因,两人外出排棍寻找棒槌,窝棚里没人看守,那些棒槌也不方便带在身上。

现在,放山的人那么多,什么时候摸到窝棚里边,把棒槌拿了都不知道,那可就亏大了。

藏起来,更稳妥些。

那个山洞在大火山口底部,可不容易进出。

要不然,里边那么些大年份的棒槌,又怎会轮到卫淮和孟川。

话又说回来,谁进山会带两百多米绳索。

通常放山人进山,要用到绳索,也是通过藤条编织使用,可编织百多两百米的藤绳先不说牢不牢靠,单是编织都不是一两天能完成的。

也正是这个原因,卫淮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这些四周环著悬崖峭壁的火山口,是妥妥的处女地,不知道多少年了,生长棒槌的可能性很大,所以,他一直心心念念。

藏好棒槌回到窝棚,孟川让卫淮看著做饭,他自己到附近山沟里,剥了些樺树皮回来,也准备学老葛的样子,粗製一个樺皮盒子或樺皮桶,用来批量存放棒槌。

身为鄂伦春人,没有人比他们更懂樺树。

即使是个大老爷们,几乎不做这种女人才干的活计,但长时间耳濡目染,只是做几个简单的樺皮器物,对於孟川来说,完全不是问题。

等吃了饭,留著孟川一人在窝棚边折腾,卫淮领了两条猎狗,前往之前打野猪那条小溪。

上次打野猪的时候,顺河而行,他隱约看到小溪中有鲶鱼和一些小鱼,准备弄点回来加餐。

本来寻思著去打点野味啥的,实在是身体疲惫,懒动,不过,弄点小鱼、喇之类倒是没什么问题,权当是休閒放鬆。

单纯地躺著休息,也不利於状態的恢復。

长白山的河流都是石头底的,在这样的河里生长的鲶鱼吃不到腐物,没有土腥味,肉质细嫩,燉豆腐好吃,也能够燉茄子。

东北有俗语:鲶鱼燉茄子,撑死老爷子。

这是卫淮在食乐馆的时候,听食客说的,他自己没尝过,这次看到了,倒是可以弄回来尝尝味儿,虽然没有豆腐、茄子,但有大酱、咸菜疙瘩,也能弄出些味道来。

另外,小溪里有白鱼,俗称白鱼子,晒半干油煎最好,用来酱,也特別入味儿。

还有清燉极好的鸭绿鱼;和鯽鱼长得很像,且对水质十分挑剔的葫芦子鱼,燉汤油煎都非常不错;船钉子鱼也有,这种鱼酱燜或是做酱汤滋味都极好,在馆子里也是招牌菜。

卫淮到了小溪边,挑了一处水浅且河石多的地儿,就用溪里的石头挡了梁子,將水流引往一旁流淌,也用石头挡了个小水潭。

然后,他用猎刀砍了根长木棍,稍加修整后,往上游四十多米的地方,开始搅动溪水,將里边的鱼往梁子赶。

这法子,其实跟小时候在田间小沟里,用背拦截,竹棍搅水赶鱼入背是一样的道理。

小溪大部分地方只是一米多宽,比较宽一些的地方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