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事先声明(1 / 5)
第437章 事先声明
“正宏是跟两个七里沁子村的赫哲族人,从饶河县下滩渔村,渡过乌苏里江,到毛子——.毛子那边去的。”
大概是看到董启元一副毛子的面孔,葛正宏说毛子两字的时候,显得有些犹豫。
七里沁子村
赫哲人
卫淮隨著老葛来完达山这边抬棒槌、取金砂,在山里遇到过老付的时候,老葛讲过这个村子。
尤其是说起村里的土匪头头尤德荣的时候,重点说过这个赫哲族歷史中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汉奸土匪。
赫哲族人有史以来都是以打鱼、打猎为生,因此养成驍勇强悍的民风,歷史上还曾经反抗过清王朝的统治。
清政府为了化逆为顺,大量徵用赫哲人为兵,一来增加军队战斗力,二来削弱赫哲人的反抗力量。
很多赫哲人隨清军到別处驻守,后面又经歷几次大瘟疫、战爭、迁徙和民族融合看,
使得赫哲人越来越少。
刚解放的时候,赫哲人只有五六百,成为当时人口最少的民族。
小龟子当年祸祸东北,深知赫哲人个个会使枪,人人勇猛的特性,对赫哲人实行了控制、利用和摧残的政策。
比如,控制烟土生產,得由他们统购统销,不允许私人种植、收藏、买卖,让然后发放烟票鼓励吸食。
也正是因此,许多赫哲人都染了癮,不得不被小龟子掌控。
小龟子这一毒招一箭双鵰:一来用烟土摧毁国人体质,瓦解反抗斗志;二来最大限度地搜刮民財补充军费。
另外,小龟子还以不被抗联获得武器为名,没收了所有赫哲人的枪枝弹药。
没有枪枝就无法打猎,赫哲人联合起来跟小龟子交涉,小龟子又立马换了一副面孔,
以照顾赫哲人生存为慈善仁心,发还一小部分枪枝,让他们组山林队,从此让赫哲人在他们的监控和指定下集体生活。
为了防止赫哲人和毛子有往来,还把黑龙江边的赫哲人迁移到远离边境的地区,
叫“归部落”,並要求所有居住在山內的散户和小屯都要並屯到山外,为的就是孤立抗联。
后来,因为距离狩猎地点太远,在四二年的时候,借看归村並屯成立山林队,一部分赫哲人迁居到七星河和挠力河匯集的三岔河口,在挠力河东岸的高台平地上组建了七里沁屯,又被小龟子叫做“永安村”。
原来归宝清管辖,后来又改为饶河县治下。
这地方是个要地,站在这个形似嘴唇的凹口两边山头上,完达山东南、西南的沼泽地,都在小龟子的视线之內,抗联的供给、运输、通讯都要从这边进进出出,住在七里沁屯的这些赫哲人,在小龟子的控制下,成了小龟子监控、围剿抗联的工具。
而尤德荣这个土匪韃子,是在打击小龟子胜利后,散布谣言说凡是在山林队、归部落给小龟子做过事儿的人,都会被追究、清算,在尤德荣的欺骗、恐嚇下,组织土匪武装。
跟座山雕一样,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七里沁子屯被尤德荣掌控,被改名叫七里沁子村,又被外人叫做韃子营,甚至还被他们占领过同江县城。
老葛在抗联待过不少日子,对这方面的事情很了解。
但也正因为卫淮听老葛说了那么多,才会在听到七里沁子村的时候,显得有些敏感,
儘管这时候的七里沁子村,早就已经拆了,被蒿草掩盖,赫哲人分散到別的聚集点,比如靠近乌苏里江的西林。
在他看来,这些渔猎在边境,如鄂伦春人那样淳朴的赫哲人,更多了许多复杂的成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