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捕鰉鱼?(2 / 5)
在等待两人归来的时候,卫淮就在山沟里的窝棚边守著带进山里来的猎囊,
早上出发的董启元和孟川,在临近傍晚才回来,一人带著个脸盆大小黑乎乎的东西回来。
自己就有馆子在哈尔滨,卫淮当然见过这玩意儿:大列巴,一个至少有四斤,是真有脸盆大小!
本质上来说,大列巴其实就是巨大的麵包。
只是,让卫淮没想到的是,之前在哈尔滨吃列巴,鬆软香甜,而毛子这边的列巴,浅尝之后,他只有一个体验:硬!
与麵包店那些软糯香甜的小可爱们比起来,毛子这边的大列巴的味道实在是朴实无华,空口吃还有点扎嗓子。
这玩意儿,无无油没有馅料,能清楚地看到里边有小麦麩皮,一股子咸酸味,还榔硬榔硬的,非常费牙口。
“我听说哈尔滨的列巴製作方法,还是早年间来哈尔滨修中东铁路的毛子带过来的,
咋弄得还没有哈尔滨的列巴好吃”
卫淮翻看著用刀子切下来的一片黑列巴:“这玩意儿,用刀伺候,都得侧刀口刃好点才行!”
这话把董启元逗笑了:“对於毛子来说,列巴是主食,很多麵包的原料就只有水、麵粉、酵母和盐巴这四样东西,他们用来配奶酪、醃菜、果酱等东西一起吃,而且,往往在吃之前,还需要再加工一下。
毫不夸张地说,他们烤一次麵包,尤其是在冬天,得吃六个月,冬天的时候,用斧头砸碎麵包,在水里泡不少时间才能吃。
他们这边,不是家家户户都有烤麵包的麵包炉,需要列巴的时候,要排队去烤,为了省时省力方便存放,就弄出这种大號、坚硬的列巴。
其实刚出炉的时候,也挺鬆软,只是时间一长,就硬了。
就跟咱们的窝窝头没啥区別,无非一个烤,一个蒸。”
董启元对这些东西了解得不少。
卫淮也没在这问题上个纠结,他更关心的是:“你们这次到红亚尔,有没有遇到什么情况”
回答他的是孟川:“没有遇到什么情况,感觉跟在我们那边进入一个城镇差不多,老董的俄语说得是真溜,估计那些帽子只是把我们当成周边村落的村民。
这列巴是在一户人家用貂皮换的,另外,那人还给了我们不少这边的钱还算实诚。”
孟川从兜里掏出些毛子的纸市晃了晃。
卫淮接过去看了看,只是看了个新鲜,又递给孟川装著。
却听董启元说道:“我们顺便在红亚尔边上拿著照片,问了不少人,但没一个说看到葛正宏的。小卫,你说他们有没有可能,就没往这边来”
“有这可能!”
卫淮点点头:“比金河河面挺宽,水流也大,没有船的情况下,想要渡过河到右岸,
可不容易,葛正宏他们被熊霸追攀,应该没有过比金河,很大可能,跑到北边的林子里去了。”
董启元嘆了口气:“小卫,说实在的,这事儿太难了,这些天下来,我都找得有些无趣了—你说,他们可不可能已经回去了”
“这我不知道———难得过来一趟,还是尽力找找吧!”
对於老葛的交託,卫淮不打算那么轻易放弃。
孟川插了句嘴:“安巴,你说没有做標记,他们有没有可能在山里麻达山了”
卫淮略一思,点头道:“这边山岭广,沟壑错综复杂,確实有可能!”
“听你刚才说,估计他们可能到北边的林子里去了—我倒是觉得不太可能!”
“怎么说”
“跑山人都知道,到了山里边,失去了做的標记,找不到回去的路,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