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別来烦人(1 / 5)

加入书签

第442章 別来烦人

霍岔布所在的乌力楞里,还有三位六七十岁的老人。

不像霍岔布这些新生的埃文基人,只会鄂伦春语和俄语,有的已经连鄂伦春语也只是勉强会听而不会说了。

那些老人不但会鄂伦春语,会俄语,还会汉语。

这也让卫淮在篝火晚会的时候,有了跟他们交流的机会。

得知卫淮他们三人来自黑龙江,老人们更多的在问黑龙江这边现在是什么状况,询问这边鄂伦春人的分布和生活情况。

边界的划定,成了一条天堑,让他们只能在江畔隔江观望这片曾经有过他们亲友的地方。

天南海北地瞎嶗,最后又说回到鱼的事情上来,倒是让卫淮听说了一个关於鱼的有趣传闻。

传闻说蝗鱼是秦始皇的化身,因他生前残暴无比,死后思都力就把他变成牛首、鱼身的“秦王鱼”,放逐人烟稀少的黑龙江。

思都力,是赫哲人的天神。

时至今日,赫哲族渔民还把蝗鱼出没的地方叫“秦皇通”。

金朝会寧府辖区就包括松江、黑龙江这些江河流域,是秦王鱼生长的地方。

黑龙江的蝗鱼,古时候曾作为贡品送往京城。

尤其在清朝的时候,乾隆还曾到东北,想过过亲手抓捕鱼的癮,只是没能寻到机会而在乾隆歌咏东北最具代表的鹿、人参、海东青、东珠、松玉等十二种特產中,就包括鲤鱼。

这些老人甚至还知道黑龙江和其较大支流乌苏里江、松江下游和相连的湖泊,都有鲤鱼。

大的鱼喜欢在深水区域活动,很少进入浅水区,幼体则比较喜欢在河道浅水区及附属湖泊中生长,比如呼玛那边就有。

听老人说了这许多鲤鱼的事情,越发坚定了卫淮回去后想捕捉鲤鱼送往食乐馆的想法。

怎么说也是体大、寿命长、食量大、力量强的淡水鱼王,再加上这许多典故、说辞,

绝对是人们津津乐道的事情。

不管鲤鱼好不好吃,名头很重要。

何况,呼玛那边的山岭,卫淮也早就想去了。

居於葛正宏的伤情,走动还有些费劲,卫淮打算在这里多休息两天。

霍岔布用鱼肚熬製刮,给他敷在腿上。

隔天早上,卫淮他们三人借了一条樺皮船,过了比金河,在山里搜寻著棒槌的踪影。

就在山里溜达小半天的样子,他们就寻到一片棒槌,最大的也就是两个五匹叶棒槌以小货居多。

不是第一次抬棒槌了,卫淮也已经算是个经验老到的参客,他发现,老爷岭这边的棒槌,和完达山、长白山这些的地方的棒槌还是有不少区別。

在长白山採挖出来的棒槌,特点鲜明,参体灵秀,五形俱佳,看上去体態精悍强健,

实际上非常玲瓏,须长弯绕龙蛇飞舞,珍珠点凸出,芦头见长,二马牙圆膀圆芦多,充满野性灵气。

而老爷岭这边的节帽大,成蓑衣节,主体皮白细嫩,顺体多,皮显得粗糙,光泽不如长白山人参,跑纹多,而且须条偏短,细而繁多,缺少灵性,也没什么珍珠点,別看著大,但放在水里会漂浮起来。

他也大概观察过土层环境,老爷岭的土多为松林、阔叶林混杂的林木下產的棕色土壤或灰土壤,比长白山的腐殖层深厚,而且,几乎没什么石块混杂。

这大概就是它长得粗粗壮壮的缘故。

估计,这些棒槌带回去,对更为注重形体、年份的国人来说,价格会低不少,好就好在,份量会大一些。

第二天,三人又在山里寻到两片棒槌,都是找到后直接快速採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